線服務電話,由使館負責領事工作的張存良負責,24小時開機,隨時向華人提供諮詢。由於詢問電話接連不斷,張存良同志睡眠不足,嗓子都嘶啞了。隨著形勢的不斷惡化,戰爭迫在眉睫,使館向駐南華人提出了六點可行性建議和準備撤離的具體計劃,就有關問題請示國內,並請我國駐南斯拉夫鄰國使館予以協助。
華人安全牽動人心(2)
在北約開始空襲的第二天,使館領事部剛一開門,立即湧進三百多華人。他們急切要求使館提供撤離到第三國的證明以及其他方面的幫助。平時我館領事部只有一人主持工作,一名編外協助,此時編外同志已撤離到駐羅馬尼亞使館。辦公室主任劉錦榮來找我商量,我決定抽調研究室、辦公室、文化處、武官處所有能抽出的人都到領事部協助工作,甚至臨時寄居使館的兩位記者夫人也趕去幫忙。大家當天廢寢忘食,一天開出五百多份證明。由於西方一些國家已經閉館,無法取得簽證,又重新為他們辦理撤往周邊國家的證明。在此後一段時間裡,來辦證和尋求各種幫助的人絡繹不絕。
南斯拉夫形勢惡化,人們的臉上佈滿陰霾,華人的情緒也普遍波動。有的人把壓抑的情緒到使館宣洩,大發脾氣,事後又賠禮道歉。個別人造謠說,國內要派飛機接使館人員撤離,不管華人了,甚至煽動其他華人屆時截飛機,佔領使館。領事部及時摸清情況,對造謠煽動者進行批評教育,公開表明態度,我們不會撤館,也不會丟下華人不管。大多數華人表示,只要使館在,我們就放心了。
北約轟炸不斷加緊,戰爭沒有窮期,要求離開南斯拉夫的華人越來越多。但是,離開南聯盟的通道卻不多。北面鄰國匈牙利已加入北約,同南塞已是敵對國家,往來雖未斷絕,但盤查甚嚴,一般很難拿到簽證。克羅埃西亞是在激烈的戰鬥中掙脫了南塞,兩國反目成仇,華人由南塞轉移到克羅埃西亞也很困難。阿爾巴尼亞和馬其頓已成為這場戰爭的前線,過境相當困難和危險。這樣,只有向東,經保加利亞或羅馬尼亞撤離。經請示國內,決定開闢羅馬尼亞通道,把華人送出南斯拉夫國境後,由我駐羅馬尼亞使館接應,有的在羅馬尼亞暫避,有的經布加勒斯特乘班機回國。
使館向旅南華人發出通知,要去羅馬尼亞暫避或經羅回國的人到使館領事部登記。使館門庭若市,往來登記註冊的人摩肩接踵。使館幾乎動員全館力量接待來館華人,審查證件,逐一編號,輸入電腦,解答問題。使館人員組成一條工作流水線,快速而有條不紊地做好華人撤離的一系列準備工作。
我把使館有關人士多次召集在一起,詳細研討華人撤離方案,抓好每一個關鍵環節,防止出現任何疏漏。這樣大規模地集體撤離,需要解決一系列問題。首先,交通工具。登記離開的約四百餘人,使館沒有那麼多車輛。辦公室主任劉錦榮想出了辦法,因為南斯拉夫機場封閉,已無飛機起降,運送乘客的機場大轎車閒置,使館租了十輛,運輸問題迎刃而解。但是,這樣大的車隊,是很顯眼的目標,如果遇到北約轟炸,可能釀成慘劇,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為防萬一,我們同比利時駐南斯拉夫使館交涉,請其通知北約,同時我館報請國內,也請國內同北約相應部門打招呼,要北約不要轟炸我撤離車隊。此外,我旅南公民出境,還會遇到兩個問題,一是出境檢查;二是攜帶外幣。按照南方的慣例和規定,對我公民出境要逐個檢驗。三四百人的隊伍,通關就需要很長時間。於是我請李銀堂參贊去內務部交涉,內務部答應免檢放行。按南斯拉夫規定,外國人出境,只能攜出500第納爾,還不到50美元,這不夠一個人在羅馬尼亞兩天的費用,我只得出面同南方交涉。起初我到南斯拉夫財政部、銀行交涉,不得要領,未解決問題,後來我找南斯拉夫海關關長交涉。海關關長是米洛舍維奇的朋友,我和他以前未曾謀面。我們一見如故,他爽快地答應,出境華人可隨意帶出自己的外匯,不限多少,只是不能為他人攜帶。至此,旅南華人出境的一系列問題都解決了。在北約轟炸南斯拉夫之前,我同海關關長還有過一次未曾謀面的交往。有一次我和同事們到一位南斯拉夫朋友家做客,我乘坐的賓士300被強盜搶走,司機被打傷。南斯拉夫朋友考慮我暫時無車可乘,送我一輛奧迪A8型車暫用。這次和他見面,才知道是海關送我暫用。我表示感謝,問及何時還車,他說,這輛車我要用多久就用多久。後來,我離開南斯拉夫時,曾去拜會他,向他道別。他送我一支南斯拉夫製造的獵槍,十分精緻,還帶有持槍證。如同我收到的其他禮品一樣,我把這支獵槍交給了使館。至於那輛車,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