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時有種,而非土所宜,多入神藥用。又黑黍名 ,供釀
酒祭祀用之。
卷第十九【米中】
米
內容:味苦,無毒。主寒中,下氣,除熱。
此是以米為 爾,非別米名也。末其米脂和敷面,亦使面板悅澤,為熱不及麥 也。
〔謹
案
皆當以可生之物為之。陶稱以米為 ,其米豈更能生乎?止當取
中之米耳。案《食經》稱用稻 ,稻即 谷之名,明非米作也。
卷第十九【米中】
秫米
內容:味甘,微寒。止寒熱,利大腸,療漆瘡。此人以作酒及煮糖者,肥軟而易消;方藥不正
用,惟嚼以塗漆瘡,及釀諸
藥醪。
〔謹案〕此米,功能是稻秫也。今大都呼粟糯為秫稻,秫為糯矣。北土亦多,以粟秫
釀酒,而汁少於黍米。粟秫應
有別功,但本草不載。凡黍稷、粟秫、粳糯,此三谷之 秫也。
卷第十九【米中】
陳廩米
內容:味鹹、酸,溫,無毒。主下氣,除煩渴,調胃,止洩。
此今久入倉陳赤者,湯中多用之。人以作酢酒,勝於新粳米。
卷第十九【米中】
酒
內容:味苦、甘、辛,大熱,有毒。主行藥勢,殺百邪惡毒瓦斯。
大寒凝海,惟酒不冰,明其熱性獨冠群物。藥家多須,以行其勢。人飲之,使體弊神昏,
是
行觸霧,一人健、一人病、一人死。健者飲酒,病者食粥,死者空腹,此酒勢辟惡,勝於食。
〔謹案〕酒,有葡萄、秫、
黍、粳、粟、曲、蜜等,作酒醴以曲
為。而葡萄、蜜等,獨不用曲。飲葡萄酒,能消痰破 。諸酒醇 不同,惟米酒入藥用。
卷第十九【米下】
腐婢
內容:味辛,平,無毒。主 瘧寒熱,邪氣,洩痢,陰不起,止消渴,病酒頭痛。生漢中,即
小豆華也。七月採,陰乾。
花用異實,故其類不得同品,方家都不用之,今自可依其所主以為療也。但未解何故有
腐婢之名。《本經》不雲是小
豆花,後醫顯之耳。未知審是否?今海邊有小樹,狀似梔子,莖條多曲
為腐婢,用療瘧有效,亦酒漬
皮療心腹痛。恐此多當是真。若爾,此
〔謹案〕腐婢,山南相承,
以為葛花。《本經》雲小豆花,
陶複稱
海邊小樹,未知熟是?然葛花消酒,大勝豆花,葛根亦能消酒,小豆全無此效。校量葛、豆
二花,葛為真也。
卷第十九【米下】
扁豆
內容:味甘,微溫。主和中,下氣。葉主霍亂吐下不止。
人家種之於籬垣,其莢蒸食甚美,無正用其豆者。葉乃單行用之。患寒熱病者,不可食
之。
〔謹案〕此北人名鵲豆,
以其黑而間白故也。
卷第十九【米下】
黍米
內容:味甘,溫,無毒。主益氣,補中,多熱,令人煩。
荊、郢州及江北皆種此。其苗如蘆而異於粟,粒亦大。粟而多是秫,今人又呼秫粟為黍,
非
釀黍米酒,則皆用秫黍也。又有 米與黍米相似,而粒殊大,食之不宜人,乃言發宿病。
〔謹
案〕黍有數種,以備註前條,
今此通論黃黑黍米耳,亦全不似蘆,
雖似粟而非粟也。 即稷也,具釋後條。
卷第十九【米下】
粳米
內容:味甘、苦,平,無毒。主益氣,止煩,止洩。
此即今常所食米,但有白、赤、小、大異族四、五種,猶同一類也。前陳廩米,亦是此
種,以廩軍人,故曰廩耳。
〔謹案〕傳稱食廩為祿。廩,倉也。前陳倉米曰廩,字誤作KT ,即謂廩軍米也。苦
廩軍新米者,亦為陳乎?
卷第十九【米下】
稻米
內容:味苦。主溫中,令人多熱,大便堅。
道家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