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這樣的成就,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勝,靠的就是普
通的三個宗旨。而這三個宗旨竟是賓士公司致勝的法寶。
質量第一。賓士公司曾刊登廣告說:“如果有人發現賓士汽車
發生故障,被修理車拖走,我們將贈送您一萬美金。“這雖然是則
廣告,但從某種意義上看,它的質量確實達到了令人歎服的程度。
以創新求發展。為了不斷發展新技術,賓士公司建有一支8500
人的專、兼職研究隊伍,每年花在科研上的經費達14億馬克。此外,
公司還鼓勵職工進行技術革新,按貢獻大小發給革新獎,最高金額
達7萬馬克。
廣為顧客服務。賓士公司以“顧客要求第一”、“廣為顧客服
務“為發展業務的方針,為實現這個方針,公司建立了一套完整而
方便的服務網。
賓士公司的這三條宗旨,並非什麼獨家秘訣,一般企業都瞭解
並在實踐中貫徹,但其結果各企業差異懸殊。賓士公司正是出色地
做到了這三條,不是當作口號,而是腳踏實地地去做,才使它在競爭激烈的國際汽車工業中,始終立於不敗之地,成為一顆舉世矚目的明星。格雷厄姆經營《華盛頓郵報》和《新聞週刊》時,也採取了一個絕招,那就是聘請全美赫赫有名的李普曼做兩報刊的專欄作家。 “專欄作家”在西方報刊界頗為流行。一份報刊要辦出名氣,辦出影響,必須具備有多方條件,如有自己的特色,有獨到的見解,有獨家新聞等。其中,構成它們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因素是—要有一批辦得成功的專欄,並擁有一批專欄作家為這些書欄長期供槁。名牌欄目是一份報刊的靈魂,專欄作家是靈魂的締造者,是報刊特色的締造者。格雷厄姆開始接手《新聞週刊》時,就決定重金聘請李普曼來做專欄作家。這可以說是格雷厄姆的遠見卓識,為自己的報刊尋找到了一條絕妙的招式,當有人認為他付給李普曼10萬美金年薪有點過高時,格雷厄姆卻認為,李普曼配得上獲得高酬:“因為只有一個李普曼。”甚至,格雷厄姆還送給李普曼一輛大型轎車作為他盡力工作的回報! 為什麼李普曼會被格雷厄姆看中,並把他押為振興報刊的賭注? 李普曼“最好不過地象徵著美國報界的作用”。他是30多年來美國第一流的專欄作家,並對美國兩代最重要、最有影響的新聞工作者產生了“難以估量“的影響。別的新聞記者是因為了解他們所處的城市而出名的,而李普曼則是因為了解這個世界而出名的。解釋性新聞,據認為就是李普曼首創的。這個創造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新聞工作不只是事實和新聞簡報,它必須對事情作出解釋,新聞工作必須包括見解。作為一名專欄作家,任何其他人都沒有李普曼所具有的知識面和聰明才智,“尤其是對自己判斷力的自信”。所以,格雷厄姆認為:“有他作為這個大企業的一部分,花這筆錢是值得的。“專欄作家的得力工作使格雷厄姆的《華盛頓郵報》和《新聞週刊》出足了名,格雷厄姆連同他的刊物在華盛頓叮噹作響,聲名顯赫。新聞業是特殊的商品製造業,報業是特殊的企業。“專欄作家”的運作在其本質上和企業的生產、經營相近似。說到底,專欄作家和報刊是一種合作關係,是雙方互利互惠的關係。能像賓士公司那樣,在企業經營中保持某種特色,作為“殺手鐧”,在市場競爭中佔據上風,這樣的公司不勝列舉。人才其實也是“殺手鐧”,選用一個好人才,可以樹起一個特色,可以創造一個奇蹟。正是因為如此,在哈佛大學商學院的MBA教材中,不厭其煩地在諸多章節中要求經理們創特色、用好人才。
對下面這個例子,人們一般也不陌生:
艾科卡是一個汽車界的奇才。他酷愛自己的事業,有著敏銳的職業靈感。
也具有當機立斷的領導魄力和工作作風,並且勇於負責,有一套令行禁止的
嚴格管理辦法。難怪其他公司以優厚的條件爭相聘請他。克萊斯勒汽車公司
求賢心切,決定不惜任何代價聘到艾科卡。公司董事長約翰·裡卡多親自出
馬,“三顧茅廬”,艾科卡終於被其誠意所感動,同意在危難之際接掌帥印,
並且信誓旦旦地宣稱:“我相信再過幾年,克萊斯勒就會生龍活虎。”
艾科卡並非口出狂言,克萊斯勒以後發展的盛況驗證了他說的這句話。
啥佛商規42
商場中有不衰敗的企業,但沒有一帆風順的經理。在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