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之全部情形,但卻可以說幾乎無年無之。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發生於永樂十八年的唐賽兒之亂了。這一年,朱棣正在準備進行第三次北征,鄭和正在準備第六次下西洋,北京的宮殿剛剛落成,安南的戰事正在打得火熱,還有,前面我們提到的皇太子親眼所見的山東大災荒也發生在這一年。層層的重負壓下來,都落在百姓的肩頭,他們實在不堪了,只有起來反抗。山東蒲臺縣民在女首領唐賽兒的號召下,佔領了益都,其後往來於諸城、安丘、莒州、即墨、壽光諸州縣。官軍青州左衛指揮高鳳剿捕敗績,朝廷又派安遠侯柳升充總兵官、都指揮劉忠為副總兵,帶兵征討。雙方在益都發生激戰,都指揮劉忠戰死,而唐賽兒竟得逃脫。這時,另一叛民首領賓鴻正集眾萬人攻安丘,官軍山東都指揮僉事衛青晝夜兼程從海上馳援,賓鴻不敵而敗。還有一支叛民隊伍在諸城為鰲山衛指揮僉事王真所敗。 叛亂終於被鎮壓了,僅被解往北京的“妖黨”就達三千餘人。 而唐賽兒仍然不見蹤影。據說,唐賽兒也曾被官府捕獲,“將伏法,怡然無懼色,裸而縛之,臨刑刃不能入。不得已,復下獄。三木被體,鐵鈕系兩足。俄皆自脫遁去。”結果弄得“自三司以下及將校諸官皆以失寇死” 。唐賽兒久捕不獲,朱棣懷疑賽兒可能削髮為尼或混入女道士之中,遂命法司“凡北京山東境內尼及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