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揭環荼嚶∮�1951年3月29日十分坦率的戰後總結(注57)中根本沒有115師2/14日凌晨對馬山或對砥平裡的攻擊。所以可以肯定115師2/14日凌晨沒有投入戰鬥,39軍軍史也證實了這一點。
116師的計劃是347團向注巖裡,師長汪洋隨行;346團插到注巖裡南約2英里的德山裡地區斷敵打援;348團作為預備隊。2/14日晨5時347團前衛1營在注巖裡發現了美軍(注58)。注巖裡是個位於距砥平裡南7英里處的小村莊,是24號公路和另一條往東北通向龍頭裡公路的3叉路口。美軍第2偵察連的任務是保障驪州至砥平裡的主運輸線安全,自2/12日始在與中方的接觸戰後,匯合了美9團3營L連退到注巖裡並佈防。這2個連美軍為什麼沒有及時撤出?原因是美2師司令部相信可以守住這個路口以策應並等到沿24號公路從驪州馳援的英27旅(注59)。
美第2裝甲偵察連是配屬於美2師的特種部隊之一,其編制我一直也沒弄清,從同期美軍在歐洲同類部隊的情況看(注60),似乎有3個偵察排,每個偵察排內有偵察分隊(4輛吉普),裝甲分隊(2輛M…24輕型坦克和1個步兵班),和迫擊炮分隊,加上連部的1輛坦克,計有M…24輕型坦克7輛,另外在朝鮮的裝甲偵察連還有M…39裝甲運兵車(注61);另一個步兵連美9團3營L連是個軍官是白人的黑人連隊(美2師中黑人部隊有9團第3營,以及第 503野炮營…155mm榴炮,在砥平裡有503炮營的1個連,注62),兩個連臨時由美9團3營副營長Stine指揮。
347團1營首先對注巖裡發起了進攻,“戰鬥打響後,發現敵人較多,且火力密集猛烈,一營進展困難”(注58),美方說在早晨5…6時,遭到了近千人的中方部隊用輕武器迫擊炮和機槍火力的攻擊,但美軍傷亡不大(注61)。347團立刻重新調整兵力,組織火力,增加了2營並以3營1個連加強1營計有7個步兵連的兵力對注巖裡四面包圍,以美式化學迫擊炮(60mm迫擊炮?)和81mm迫擊炮進行了猛力的炮火壓制,併發起了衝擊。在中方的重壓下,美軍無法再支撐,1輛坦克已被擊毀,彈藥量銳減(注 59),指揮Stine決定突圍。8時後的一個時間(中方記載是6:30); 美軍以1輛坦克為先導,車輛和2輛M…39裝甲車居中,其餘坦克斷後向驪州方向突圍。
這次戰鬥中,志願軍配屬的炮兵數量不算少,當晚參加進攻戰鬥的野榴炮兵至少有兩個營又三個連,此外,各師團還有所屬的山炮、迫擊炮等。但問題在於炮彈數量少,115、116師的彈藥基本靠攜行量,因此115師進攻時幾乎沒有多少炮火的支援。其它方向也存在差不多的情況,美式裝備還可以依靠繳獲獲得一點補充,日式的就只能靠後勤運輸。由於運輸力量的缺乏,實戰中每門火炮只有20…30發炮彈。同時,由於通訊聯絡很差,前送的物資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出現所供非所需的現象。比如,39軍沒有日造92式重機槍,二分部卻送去30萬發;部隊需要81迫擊炮彈,兵站卻指示倉庫送去120迫擊炮彈。
00、39軍砥平裡留下遺憾
砥平裡是位於山谷中的一個普通的小村鎮,位置在橫城以西、楊平以東、南漢江以北,是美軍第9軍(西線)和第10軍(東線)接合部的交通會集點,有原州通往漢城的鐵路,驪州通往洪州、楊平的公路,四面環山,海拔200米以上,位置十分重要。我軍只要攻佔砥平裡,就可直接威脅西線美第9軍的側後,迫使其停止進攻,後撤或轉入防禦。
1951年2月3日,美軍第2師第23團(配屬法國營)佔領砥平裡,立即轉人防禦,修築工事。這時的美軍23團是一個加強團。指揮官是保羅·L·弗里曼上校,下轄4個步兵營(含配屬的一個法國營,營長拉爾夫·莫爾克拉中校),火力支援單位包括配屬的155mm榴彈炮1個連(6門)、105mm榴彈炮1個營(3連6門制,共18門)、高射火器1個連(裝備綽號“空中吸塵器”的M一16四管12.7mm自行高射機槍)、坦克1個連(21輛)和自身建制及加強的迫擊炮51門,總兵力共計6000餘人。
美軍23團佔領砥平裡後,立即開始修築工事,完善火力配系,在10天時間內形成了相當堅固的野戰防禦體系。但出於對中國軍隊強大攻擊力的畏懼,團長弗里曼上校卻一直盤算著向南邊的驪外撤逃。2月13日晨,志願軍橫城反擊戰勝利結束,美軍及南朝鮮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