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3 / 4)

殲滅性的打擊,而且3次戰役我2縱隊5師部隊都是主要參戰部隊之一。我也是全部參加了的。對於這樣一個剛在大黑林子地區被我軍成團、成師建制殲滅,且驚魂未定的敵人的進攻,竟然打得這樣艱苦,這麼險惡,付出如此重大的代價,應該如何重新認識呢?當然這個部隊雖遭我軍3次殲滅性打擊,但由於和我軍多次交戰,戰鬥經驗比較多,因而戰鬥力就比較強了。這倒是它不幸中的幸事了。不久之後,我軍對四平的進攻,遇到陳明仁指揮的7l軍主力頑強抵抗。我進攻部隊雖付出重大代價,卻未能全殲守軍並攻克四平。鑑於敵援軍已逼近,我軍不得不結束攻勢,撤出四平。遂使陳明仁因堅守四平而(46頁)在蔣軍中大出風頭。

昌圖戰鬥為什麼打得那樣艱苦?傷亡那麼大?對現在資料的

研究和回憶後,我對這次戰鬥有了以下一些新的認識。有四個方

面的原因和經驗:

1.14團的突破口選擇錯了

從軍委檔案館抄來的1947年6月6日第2縱隊參謀處關於懷德、昌圖兩次攻堅戰的幾個主要經驗的檔案中有這樣的總結:

“縱隊及師首長親自接敵,詳細周密的偵察敵情,選擇進攻道路,確定各團突破口。懷德及昌圖四個突破口由縱隊偵察決定。戰後檢查此4個突破口,有3個非常恰當,只有14團之突破口欠妥(攻昌圖)。突破敵人即初步奠定了勝利條件,兩次攻堅證明選擇突破口是攻堅勝利之關鍵。”①縱隊總結中說明正確選擇突破口是攻堅戰取得勝利的關鍵。就是說突破口選得正確,突破就能勝利、成功。相反,突破口選擇錯了,突破就不順利以至於失敗。

因此14團突破戰鬥打得如此艱苦,如此險惡,首要的因素就是因為突破口選錯了。這個錯誤不僅使突破打得艱苦,形勢險惡,而且完全有可能遭到失敗,付出重大代價後被趕出城外。50年後讀到這條經驗,我才恍然大悟。我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個原因。當時作為一個團指揮員,我不瞭解昌圖周圍全面的敵情、地形,也不瞭解縱隊和師的意圖,無法比較。但奇怪的是:為什麼縱隊首長和機關不把這麼重要的經驗鄭重地進行總結,並及時地傳達給下面(我從來沒有聽到過傳達這個經驗總結),讓各級指揮員從中吸取血的教訓,而僅僅輕描淡寫的寥寥數語上報總部,便束之高閣,存檔大吉了。司令部工作這麼不負責任,實在令人難以置信,萬分遺憾。

① 見《懷德、昌圖兩次攻堅的幾個主要經驗》,2縱(參),中國人民解放軍檔案館檔案,全宗號285;卷號1;份次17;1947年。(47頁)

為什麼說突破口選錯了?錯在哪裡?是何原因?能否避免?軍事原則和實戰經驗都告訴指揮員,進攻戰鬥的主攻方向,或者攻堅戰鬥的突破口,都應選在敵人防禦的弱點上,避開敵人的強點。就地形方面,要有便於進攻部隊隱蔽接近的地形,便於攀登運動的地形,突入敵陣地後有便於向縱深發展的地形。就敵情方面,是敵人兵力火力佈置較弱的地段,工事障礙較薄弱的地方,是敵人防禦部隊的接合部和暴露的側翼,是與敵人防禦要害相連的薄弱部分,以便一旦攻入即迅速威脅敵防禦要害或奪取敵要害而動搖敵整個防禦。當然這些有利條件,不是每次戰鬥都能具備的。除了客觀上不可能完全具備這些條件外,防禦者也會千方百計利用和創造有利於自己、不利於攻者的各種條件。而攻者則只有從諸多條件中趨利避害。雙方主將都在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變不利為有利,最大限度實現自己的意圖。

14團進攻正面突破口地段上敵人的防禦情況如何呢?地形上是橫穿昌圖東西的一條河溝和城西北防禦外壕十字交叉的地段。可以說溝壕縱橫,地形複雜,外壕外邊不遠處有一小村莊。城裡不遠處也有一些居民點。敵人判斷這一地段便於攻者接近,運動攀登,並向縱深發展。因而敵人把它作為防禦重點地段,以阻止我軍的進攻。在城牆上下,壕溝內外,正面側後構築了大量地堡火力點,配置了大量輕機槍火力。壕溝外設定了數道鐵絲網和鹿砦,埋設了大量地雷。火力是有明的、有暗的、有側射的、有倒射的,形成了高低結合、明暗結合,立體的、多層次的、大縱深的火力網。加上縱深炮火的支援,構成一個堅固的防禦強點要點。敵人的判斷是有道理的。敵人的兵力兵器的部署是強有力的。而我軍則犯了一個大錯誤。

縱隊和師首長都親臨現地,直接觀察了地形和敵人工事防禦的輪廓,並選定這個地段作為14團的突破地段。是什麼理由和(48頁)條件使他們做出這個決定呢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