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也莫不如此。更有意思的是,被中國人認為已經過時的跪坐方式,卻被來華的日本人像揀古董一樣,承襲並帶回日本,成為日本人沿用至今的傳統禮儀。
有一個重要問題,是需要首先說明的,那就是漢代的儒家與道家及其思想,與先秦時期已經完全不同。此時,以公孫弘和董仲舒為首的儒家學者,已經將孔、孟的原始儒學,發展成為雜糅了先秦諸子思想和古代各類傳統方術的龐大思想體系。他們善於以“卜筮”的方法追求對“天意”的預知,同時陰陽五行學說也被他們融合到儒學中來,後來的讖緯之術,就是董仲舒的發明。因此,一套繁瑣而教條的禮儀制度被徹底法律化,並被有效地實施。
道家的學說,同樣在這個時代被徹底異化。很顯然,先秦時期的原始道家思想,非常樸實而單純,此時《老子》、《莊子》這兩部被公認最早的道學著作所闡釋的思想內容,也在經歷了秦、漢兩個朝代後,變得面目全非。所謂面目全非,並非指這兩部經典本身,而是圍繞它們所進行的解釋及諸多的附會之詞。此時雖然還沒有出現真正的道教,但道學的發展已經開始離經叛道,以致走向一個完全不同的方向。原始的鬼神崇拜、神仙傳說和各類“方術”及黃老學說中的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