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3 / 4)

國來說,是一個興奮的月,因為勝利在望,只是時間遲早的事。正因如此,對守備衡陽的第十軍而言,卻註定了全軍覆滅的命運,其原因在後文再行討論。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五節 孫子兵法的實戰應用(1)

《孫子兵法》十三篇,一開始就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言簡意賅,為將者不可不知,為政者更不可不知。

筆者將《孫子兵法》分為戰略和戰術兩部分,來引述衡陽會戰。戰略方面,是屬於統帥部和戰區司令部的職權,留在下節討論。我們先討論戰術方面,這是屬於戰鬥單位,戰術的運用。

在《孫子兵法》第一篇〈計篇〉。計者,計算、研究分析也。計有五事曰“道、天、地、將、法”。

“道”就是要上下同心,共生死,而不畏危。這正是第十軍能以少敵眾(從初期的一比五,到後期已無法比),浴血奮戰四十七天的基本精神。

“天”時方面,時值盛暑,非人力可左右者,在屍積如丘,未有瘟疫發生,真乃奇蹟。

篇之“地”與兵法第四篇〈形篇〉、第十篇〈地形篇〉,互為表裡。第十軍正確判定敵人進攻的主戰場,並且對自己的兵力,因持久戰可能的消耗,各期戰鬥的能力,戰鬥時各部的配合、支援,甚至炊事兵的安全都做過精密的計算。衡陽沒有鋼筋水泥的工事,完全利用地形、地物、碉堡工事位置極盡選擇之能,在兩個多星期,完成了一個既能隱蔽軍隊活動,又能有效殲敵,使敵難攻,形成了一大要塞式綜合陣地。孫子曰:“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又曰:“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敵制勝,計險危遠近,上將之道也。”此之謂也。(日軍戰史對此也有詳細和讚佩的描述。)

“將”就是要做到,智、信、仁、勇、嚴。筆者縱觀第十軍的將領,是以智仁勇三者為主,愛兵如子,親愛精誠,絕少槍殺自己官兵,會戰期間,僅周師長槍斃了一位作戰不力的營長。

“法”,制度也。十多年戰場上的磨鍊,許多的制度已養成第十軍官兵的習慣。如戰場上一瞬萬變,指揮系統的權責,各級軍官都能主動運用,士兵們也養成了良好的戰鬥習慣,從不浪費一槍一彈,機關槍手都練成“點放”的高手,被日軍稱之為“魔鬼機槍手”。我手榴彈的殺傷力被日軍評價為“A”級,我迫擊炮的威力,日軍稱可媲美日軍的野戰炮。從這些敵人的讚詞,吾人就可知第十軍軍紀之一斑了。

不顧榮辱,保全近萬兄弟

在僅二平方公里的戰場,以一萬七千六百餘人,與十餘萬之眾日軍浴血奮戰四十七天,日軍陣亡達四萬八千餘,傷亡共七萬餘。本軍陣亡七千餘,傷亡約一萬五千人。此一最小與最大之比的紀錄,在世界史上也是罕見。第十軍不僅是在戰術上完全成功,而且也達到戰略殲敵的目標。

可惜的是,統帥部未能有完整的戰略計劃,徹底消滅敵軍,締造一次更大的大捷。第十軍孤軍在無援軍之下彈盡援絕,剩下來的是七千的傷殘和三千已無戰鬥力,面黃肌瘦、雙眼深陷、親愛的好兄弟和可愛的中華好兒郎。面對殘暴敵人可能趁亂屠殺慘劇的發生,軍師長毅然不顧榮辱,與敵協議停火。軍師長被囚,換得近萬兄弟的生命,實大仁大勇也。日軍終於任第十軍官兵星散,軍師長的囚禁也不很嚴,先後都脫險回到重慶。

衡陽失守後,蔣介石和毛澤東都有推崇第十軍感人的文字,舉國齊悲。但在中國一些封建的道德標準,軍師長未“殺身成仁”,應該是後來抗戰史很少提到衡陽會戰的原因。

也有日軍和汪偽的報紙,說第十軍最終是投降。但有以下數點可證明不是投降:

一、軍師長(方先覺、葛先才、周慶祥、容有略)都被囚,無一人送往汪偽政府。被囚期間,軍師長利用自理伙食採購的方便,一直與中央情報人員保持聯絡,後來都分別被中央情報人員和衡陽地方人士冒險營救脫險,脫險過程中更會有隨時被射殺之險。

二、其餘官兵均任其自散(此為日軍未遵守停火條件,為傷患醫療,故任其自行星散)。

三、方先覺、周慶祥、容有略脫險回到重慶都獲頒青天白日勳章(國軍最高戰功勳章),葛先才是在衡陽會戰中期就得此青天白日勳章。如果是投降,則不可能獲此殊榮。

第五節 孫子兵法的實戰應用(2)

四、蔣委員長電令全國軍隊,於八月二十日上午六時,在各軍次集合全體官兵,為衡陽殉國守軍默哀三分鐘,藉志敬悼。

五、毛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