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一切的攻擊時間表均以潮汐為控制節點。
下午一點半,海潮起,艦隊以通報艦靈江號為先導艦,依次進入閩江。
艦隊右舷,閩江左岸已是近代中國海軍的發祥地,馬尾。羅星塔下,滿江的戎克船。
第27章 閩江口拆遷
江風輕輕扯動著拉斐爾號的軍旗,艦隊在馬尾港下錨。
錨地西側為馬限山,東側為羅星山。馬限山標高約30米,羅星山標高20餘米,兩山之間的距離不足700米。
世界海圖上的中國塔,羅星塔位於羅星山頂。塔身瀕臨閩江,20餘米的小山加7層,30米高的寶塔,讓羅星塔成為閩江最顯眼的航道標,同時也是周圍的制高點。
藍天白雲下幾行飛鳥,東去江水上的點點船帆,山頂古樸的佛塔,一副充滿中國意境的山水圖。
此時這幅寧靜深遠的圖畫卻被一隊夷人戰艦打破。
戰艦收帆停穩,黑洞洞的炮口伸出開啟的炮窗,在陽光下泛著金屬的閃光。
各運輸船卸下36艘無甲板的帆艇。這種帆艇原型為大蓋倫上的長艇,排水量從15噸至25噸不等。單桅縱帆,裝3…4門佛朗機炮。25噸的帆艇其實有條件在船頭固定一門4磅加農炮,本次出征的艦隊沒有攜帶裝備加農炮的版本。內河水戰,靈活性更重要。槳帆並用的改良輕型帆艇在戰艦外圍構成巡邏線,也是守序控制閩江航行權最重要的武器。
第一波次登陸。岸上毫無抵抗,望遠鏡中,烽燧的哨兵點起狼煙,轉身就逃。
卡爾朗格曼隨臺北營行動,臺北的這個野戰營現在是聯邦陸軍實戰經驗最豐富的部隊,在濟州島和歷次對番社的掃蕩作戰中,官兵們手中的武器向外發射了足夠多的彈藥。部隊所欠缺的是會戰的經歷。
卡爾將臺北營部署在馬限山。
士兵們喊著號子,將要塞炮兵連3門12磅炮拉上山頂,炮兵按射界設定炮位。艦隊此行攜帶了一些臺北製造的竹筐、藤筐,此時在周圍強徵的民夫已到位,工兵押著這些民夫在馬限山周圍挖掘泥土,裝入筐中拍實,用於修築炮壘。
江南岸,一部登州兵登陸,設立了兩個觀察哨。
守序將艦隊交給托馬斯梅洛,跟隨輜重最後上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