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部分(3 / 4)

張國勳,搜繳白銀23萬兩。

全軍23人受傷,1人陣亡,除了消耗了點時間,這是場不值一提的會戰。

這得歸功於敵軍炮臺體系在設計上的致命缺陷。士兵們甚至開玩笑,元首應當給虎門炮臺設計師發一枚大勳章。

俘虜供述,敵軍為興建虎門炮臺,在廣州城內調撥了1百萬兩白銀。

無論是明軍還是聯邦陸海軍,人人都是眼前一亮,士氣爆繃。

當夜,艦隊錨泊。

天亮後,陳上川率槳帆艦隊先行出發,攜帶火炮和舟橋物資航向東莞,支援在那邊作戰的陸軍主力。

第40章 東莞ISO

東莞城北。

秋冬季節更乾燥的地面便於陸軍開進,當然,也便於韃靼馬隊馳突。

既然選擇了秋冬季節進攻,那就意味著聯軍接受騎兵戰。

不比威風凜凜的重騎兵部隊,第2師隊屬獵騎兵的戰馬是混血馬與南洋馬雜交出來的品種,平均肩高不到135,肩高135的馬體重320kg,承載上限80kg,勉強足夠一名輕騎兵攜帶20kg裝備上陣。

韃靼人的戰馬比獵騎兵戰馬更差,但按韃靼人的標準,馬隊出征每人配屬3匹戰馬,如果士兵出不起錢,官以給足。這又比聯邦騎兵條件好了。所以,按目前的操典,聯邦騎兵並非一支獨立遂行戰役的兵種,騎兵依附於步兵作戰,不會脫離步兵太遠。

菲爾霍夫得到海軍東江分艦隊增援,12磅野戰重炮連歸建。

第2師有半個營在後方保護兵站線,大半個營配屬1個騎兵中隊和部分明軍向惠州方向警戒。

開到東莞城下的部隊有1個半營和明軍主力包圍東莞城。東莞城下的步兵在一天內,用土工作業修築了4個多面堡,一共配屬了9門野戰炮和14門明軍火炮,野戰重炮連則在東莞城下放列,轟擊城牆。

其餘部隊渡過東江,在江北佔據橋頭堡。渡江部隊中,1個營在獵騎兵身後,依託幾處丘陵,拉開戰線,剩下的1個營在丘陵後列成橫隊,4個步兵連和後江獵騎兵團主力為師長控制的預備隊。

潘浩率領自己的獵騎兵連,在東莞城西北拉開騎兵幕。潘浩之前面對的敵人是尚可喜下屬的外藩蒙古馬隊。這些蒙古兵部分人依然隨身帶有弓箭,人人都有鳥槍。騎射這種軟弱無力的戰術,正逐漸被蒙古人拋棄,鳥槍是更可靠更有效的武器。

騎兵對沖在此前的戰鬥中非常罕見,規模也比較小,最多就是十來個騎兵耀武揚威地嚇嚇人。更多的戰鬥形態是雙方接近後下馬,找好依託的地形,互相打槍。

今天情況有點不同,敵軍集結的人數越來越多,其中包括了幾面八旗的梅勒額真旗,步騎炮混合,對面集結的兵力超過7000人,韃靼人以多路縱隊向戰場開進。

潘浩所在的第5河灣獵騎兵團騎兵幕後退,向步兵靠攏。

陸軍身後的東江水面上,5艘輕型槳帆護衛艦和30艘明軍戰船和更多的舢板船嚴陣以待,護衛東江及其支流河汊上6座大大小小的浮橋。

潘浩覺得,如果韃靼人在部隊渡河或是浮橋未建起之前全力出擊,也許他們能獲得更大的戰果,可韃靼人調兵的速度實在有點慢,當然,他們可能等待的就是本軍半渡而擊。

潘浩是個盔甲愛好者,所以他買了一具銀光閃閃的全身甲。韃靼人裝備最多的鐵棉甲和鐵扎甲也許防護力不如板甲,可也有其外在的美感。

太陽照在韃靼兵的鐵盔和鎧甲上,高高的避雷針直指天際,扎甲在陽光下銀光閃閃,使對面的軍隊更加光彩奪目。

韃靼兵的戰線很長,這迫使獵騎兵身後的那個步兵營也分兵,在丘陵稜線上展開6處射擊陣地,兩翼有榴彈炮掩護。丘陵環形射擊陣地之外的山谷,多數是空的。

韃靼人發現了這一點。

綠營和八旗兵非常依賴他們的騎兵,步兵則相對不受重視。

綠營步兵們努力地排出戰鬥隊形,展開6人或者更多縱深的橫隊,綠營橫隊原地不動時看上去還可以,一旦投入進攻,組織很差的佇列在聯邦陸軍面前是可笑的。

帶來麻煩的是騎兵。

有幾個韃靼騎兵於陣前表演了他全部的靈活技巧和勇敢動作,使對面的敵人發出一陣陣歡呼。他們緊貼在自己的馬上,靈巧的戰馬似乎分享了主人全部的熱情。

韃靼兵手腕上掛著一把馬刀,用鳥槍和弓箭依次進行射擊。

韃靼兵射出幾種武器後,繞過前出的獵兵,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