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部分(1 / 4)

��驕�髁π芯�蚩�踩�耐ǖ饋�

3天后,陸軍第5團開抵東莞城下。

海上風向轉為東北偏東,艦隊起錨,目標虎門。

第39章 虎門之戰

大本營認為珠江水文、颱風和溼熱地區的流行病是比韃靼軍隊更大的麻煩,所以他們選擇冬季出征,儘量減少軍隊因痢疾和熱病造成非戰鬥減員。

珠江干流向東南流入大海,艦隊挑選東北偏東風駛入內河。主力艦隊駛近虎門,守序舉起望遠鏡。

兩岸的山頭上,有千餘名看熱鬧的百姓。

地主士紳打著陽傘帶著僕人,坐在板凳上,吃著點心喝著茶。普通百姓或是蹲在山坡上嗑瓜子,或是在山頂翹首以盼。

守序向百姓頷首致意。

這是一個正在上演真實戰爭戲的舞臺,而他是臺上的主角。

舞臺中央,十餘艘烏艚船和白艚船在海面上燃燒,騰起濃濃的黑煙。

另有十餘艘韃軍戰船降旗投降,聯軍槳帆船接舷靠幫,俘虜棄械蹲地等待處置。其餘敵船拼命向上遊逃竄,視野裡只有一片狼狽的背影。

那是前衛艦隊的戰果,沒什麼難度。

虎門寨城位於珠江左岸,按計劃,虎門之敵由海軍對付。

2師主力超越海軍,向東北方向的東莞挺進,實際上已隔絕了虎門韃兵與廣州主要的地面聯絡。

大角與沙角炮臺位於穿鼻洋兩岸,沙角在東,大角在西。這裡的水面寬達10裡,雖為虎門總口,兩岸的炮臺除了給後方報警,沒有用處。

海軍陸戰隊派出4個連,登陸艇冒著很虛弱的鳥銃火力和輕型佛朗機火力在兩岸的大角、沙角炮臺側後方登陸。

韃靼人並不看重沙角和大角,這裡的炮臺是沙袋竹籃堆砌的臨時工事,守軍各只有2百餘人。陸戰隊一亮刺刀,不知是哪個部分的綠營兵便棄械而逃。

韃靼人造的炮不算差,工藝水平比當年的明軍強。陸戰隊回報,在沙角炮臺有1門6千斤大炮,泥模鑄造,通長284cm,內膛徑15cm,外膛徑50cm,炮體前細后豐,食藥15斤,炮子15斤。那是1門倍徑比較合理,接近20磅的岸防重炮。

戰艦緩慢上行,珠江水面逐漸趨窄。珠江泥沙含量少,江水是綠色的。

守序走到船艏樓甲板。

眼前的青山綠水中,上下橫檔島當水面中流,上橫檔島與東岸的亞娘鞋島距離400丈,距西岸也是400丈,兩處航道位於敵軍炮臺有效射程內。

敵軍主防線。

虎門寨城位於亞娘鞋島東岸,遠離珠江主航道,是敵軍的後方司令部。

韃靼人在正面修築有4座炮臺,東岸亞娘鞋島有威遠炮城,西岸有鞏固炮城。

上橫檔島有橫檔山,山下有橫檔月炮城,山上有橫檔炮臺。月炮城臨江,3面環水。

虎門炮臺群一共有各色紅夷大炮近150門,其中有許多發射15斤炮彈的岸防重炮。

橫檔島後方是獅子洋,大虎頭島上有兩座山,島南小山為豬頭山,島北略大的山為虎頭山,其上築有大虎炮臺,這座炮臺炮口朝東,位置偏避,遠離主防線,幾乎沒有用處。

橫檔與威遠之間的東航道是珠江主航道,橫檔與鞏固之間的西航道是珠江輔航道,在主航道上,韃靼人拉起兩道很粗的攔江鐵鎖。

上橫檔南面250米的下橫檔島無兵駐守。

虎門炮臺參考的是澳門要塞防禦體系,葡萄牙人會什麼,韃靼人就會什麼,葡萄牙人沒搞的,韃靼人也沒搞。

由於某些原因,葡萄牙人設計炮臺時只考慮了海防,韃靼人照抄之下,也未考慮來自地面的威脅,各炮城背後幾乎不設防。

如果只看海防,虎門炮臺是很強大的工事,炮臺用條石築基,磚石和條石的主結構,外覆三合土防炮,雖然有很多地方未完工,但也臨時修築了沙袋炮臺。

整個炮臺要塞防禦體系,共有約5000守軍,由廣東水師總兵張國勳統一指揮。

敵軍重炮很多,用木質帆船與炮臺對轟有一定風險,後世英夷有蒸汽船,可以在內河很便利地牽引戰列艦至合適的射擊陣位,守序沒有,攻打炮臺難度比英夷稍大,不過聯軍兵力更充足。

放下望遠鏡,守序抬頭看向桅杆,偏東風吹得戰旗呼啦啦響。

“元首?”

“開始吧。”

凌衛號升起進攻訊號旗,各分艦隊按指派任務行動。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