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輕嘆一聲,“尚可喜在叢化鑄成幾十門大炮,從昨天開始轟擊廣州東北角,炮擊兩天未絕,至今已打塌外城城牆30丈,豁口還在擴大。”
張鵬飛:“你們也不想想辦法?”
吳文獻:“韃子用竹籃盛土修築炮兵陣地,城外炮臺全被打垮。我們的兵力出城反擊,難以奪取敵軍大炮。”
守軍需要照顧全城防線,難以集中火炮。韃靼人不必,他們有資本集中火力。為時數月的炮戰中,韃靼人笑到最後。
“耀羽,你快去找張月安排換防。吳總鎮,帶我去城北看看。”
援軍隨即分成2隊,守序率衛隊與大隊分開。張月是廣州陸師總指揮,張鵬飛與他會面過數次,彼此相熟,兩人都是宿將,交接當不會出什麼問題。
先更一章短的。。。
第25章 廣州之戰2
廣州建城1600年,珠江三角洲滄海桑田,廣州城址經過多次變遷。
明代廣州城位於越秀山、白雲山前的珠江北岸平原地帶。宋元舊制,廣州子城、西城、東城三城並列,三城有獨立城牆、護城壕或天然河道。明廣州城將三城連為一體,拆除中間隔離的城牆,向北擴充套件至越秀山。因著山勢和河道走向,明朝前期的廣州城呈不規則的半圓形,城內主要居民是官吏、衛所軍戶及其家屬。
珠江帶來的泥沙淤積下來,廣州城南界不斷向下擴充套件。內地商人從珠江到廣州城南水碼頭,外洋商人的海船從伶仃洋上溯,也在城南碼頭停靠。江海貿易在此匯聚,形成中國最繁華的商業區,廣州城南的護城河因之變成秦淮河一般的娛樂場所。
嘉靖四十三年,廣東最強的水師部隊柘林鎮兵變,洗劫廣州繁華的南城區。
明朝廣東政府靠僱傭澳門的葡萄牙戰艦千辛萬苦平息兵變,隨後為保護兩廣最精華的南城區,廣州增築新城,將已形成的商業區擴進城內。廣州城至此變成鍾型,上半區為半圓形的行政區,下半區為四方形的商業區。老廣州人分別稱之為舊城,新城。
對韃靼圍城軍來說,舊城北城牆在西北越秀山的一段就不要去打主意了,城牆依山而建,爬城牆前先得爬山,吭哧吭哧爬上去肯定會被火槍和佛朗機打成狗。
西、南城牆有珠江掩護,除非消滅廣州水師,否則也是妄想。
東城牆外有珠江支流擴充套件的護城壕,絕非一般城池護城河可比,實際也是難以逾越的天然障礙。
只有東北城牆是廣州的阿喀琉斯之踵。
守序登上小北門城樓,廣州城樓大而堅,儲備了足夠的糧食彈藥,能容納500守軍在其中休息。小北門曰小,是因為城門前無甕城,這裡是韃靼人主要突破口。
拉開望遠鏡,天色灰濛濛,能見度不太好。
遠處韃靼人大營位於白雲山下,從白雲山至東北護城河,現在全被韃靼人佔領。到處都是泥濘。廣州東北城牆外是一段寬2km左右的水稻田,夏天徙涉這麼長的泥濘地,再遊過10餘丈寬的護城河,強攻11米高的城牆,簡直是作大死。重炮幾不可能在夏天,冒著守城火力透過這段水稻田推進到有效射程。
尚可喜只能等到秋天雨季過去,填土修建通道,將接近70門重炮推進到護城河外。推進伴隨與城外炮臺之間的炮戰,整個過程非常艱難,耗去整整兩個月。
竹籃沙袋構築的掩體中閃過一片火光,十餘門火炮擊發。守序扭頭看過去,炮彈重重撞在城牆坍塌處,激起一片煙塵。坍塌處位於小北門與大東門之間。
廣州東北角城牆是防禦體系最薄弱處,但也是建築土方量最大的城牆段。牆高11米,下寬11米,上寬6米。外城地面被整個挖去一層,垂直落差比真正的城牆更高。牆基全以1人高的大型紅色砂岩構築,其上為夯土和巨大的城磚。城牆雖然被打塌,形成的坡道依舊難以攀爬,韃靼人還得花些功夫把口子轟大點。
守序隨機挑選了一個年輕明軍士兵問道:“士兵,你在想什麼?”
被問話計程車兵臉色蒼白,看上去十分害怕,“大,大人……”
“聽你口音是廣州人?”
“廣州左衛軍戶。。。”
守序輕輕點頭,李成棟從松江南下,所部4100兵,韃靼人給他加強了羅成耀、閻可義、馬寶數部,總共不過6,7000人。這些老兵征戰經年,多有折損,廣州一萬守軍更多還是以本地人,尤其是廣州四衛軍戶為主。
守序拍了拍士兵的肩膀,“堅持住,士兵。我們一起守住戰線,我們守的時間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