韃靼人對廣州南部區域未建立統治,這裡的村民在觀望。少數韃靼遊騎並沒有什麼卵用,控制珠江三角洲必須依靠水師。
尚可喜在珠江廣州上游新造200多艘船,基本是送臉下鄉,難求一勝。韃靼人始終無法突破廣州水上防線,既不能封鎖廣州城,也難以從廣州南方的村莊徵繳糧食。
河中有許多小島和沙洲,星羅棋佈。大潮水或是夏天大水期,有些小島會被大水淹沒。
今年廣州冬季氣溫不低,珠江兩岸仍有許多常綠植物,每個河中小島都那麼鬱鬱蔥蔥。成群的野鴨在那裡覓食,一個建得像房子似的大木筏和島嶼相連,野鴨從木筏的門口自由飛翔出入。
島上村莊築有圍牆,圈起耕地、菜地和花圃。工事中隱約能看見黑洞洞的炮口。廣東農村械鬥常常拉著大炮上陣,官軍裝備比起來好不到哪去,官府統治全靠大家互相給面子。
水滋潤著廣州的一切,到處都是水田。這裡的農民充分利用了土地,每年有兩次收穫。
韃靼人未攻佔廣州,對水中村莊很無力,結寨的村民比陸地更安全安全。
士兵經過島嶼,向岸上的人詢問,沒有一個人回答。村民只是瞧著船隊,衝著士兵們笑。
從珠江口至黃埔島,有三個危險的沙洲淺灘。
蓋倫戰艦沿珠江上溯,大部分航行段問題不大,就是這三處沙洲難以通行。蓋倫吃水過深,必須在沙洲前停船等待漲潮。如要安全起見,蓋倫戰艦最好在白天駛入珠江,用三個白天的潮水渡過危險的航行段。
galliot船和戎克船吃水淺,透過沙洲較為容易。
永曆四年十一月初一,1650年11月24日。守序船隊透過海珠石與海印石炮臺,在白鵝潭停船下錨。這裡的珠江寬度超過1。5海里,望之如海。
1。5海里的寬度意味著韃靼人即便佔領江對岸,也無法透過修築炮臺封鎖江面。航道距岸邊的距離,超過紅夷大炮有效射程太多。這同時意味著廣州無法從陸地包圍。
廣州明軍以水師總兵吳文獻控制東、南兩面城牆,以山頂木城控制西城牆和大部分北城牆。
自韃靼人三月初六開抵廣州城郊,廣州戰役正式開始到現在已經過去8個月。
尚耿兩藩原無重炮配屬,在江西、南嶺先後繳獲明軍27門紅夷大炮。進抵廣州後,韃靼人火力不足,強攻廣州三次盡皆敗北。
廣州明軍頻繁出城反衝鋒,肇慶明軍連續攻打三水、清遠,尚可喜耿繼茂壓力山大。最緊張的時刻,韃靼人圍不下去了,藩下兵丁要求撤出廣州死地。尚可喜硬頂著不撤軍,一面向江西求援,一面修築長壕坐守城北大營。
隨著更多江西援軍到來,韃靼人的局面逐漸好轉。尚可喜派投降的叢化知縣季奕聲鑄炮,數月來共鑄成46門大炮,合繳獲重炮共73門。尚可喜透過搜刮、外購,給每門炮儲備了500發彈藥,全軍單火藥就儲備了40萬斤。這也就是在廣東,全國其他任何省都沒有這種軍火動員能力。
與廣州明軍一樣,韃靼人也請了2名荷蘭炮手指揮炮戰。他們握有主動權,得以將重炮全集中到廣州東北角,用一個月的時間逐步打塌城外各炮臺,將火炮推進至距東北城牆不足600米的陣地。
東北角是廣州城防體系中最薄弱的環節,如果不能奪取敵軍炮兵陣地,廣州城陷落只是時間問題。
船隊在懷遠驛靠岸,2000瓊州明軍踏著整齊的腳步,進入廣州南門。
瓊州明軍深受登遼水師影響,盔甲帶有濃厚的邊軍風格,顏色樣式簡樸,無多餘裝飾。軍官頭戴紅纓六瓣鐵尖盔,一身大甲葉全防護的鐵扎甲。
長矛兵鳥槍兵中混有少數黎族和瑤族刀盾兵。士卒無頭盔,盡以布巾裹頭。上身著背心狀的布面鐵甲,下裹綁腿,後背處標出所屬營頭番號。各兵種以頭巾顏色相區別,長槍兵裹以紅巾、鳥槍兵裹以藍巾,刀盾兵裹以黃巾。
軍中未攜帶加農炮,後隊拖著十幾門佛朗機和劈山炮等步兵炮。
曾經繁榮的南天都會城內門戶禁閉,坊內刁斗森嚴。道路兩側,偶爾從門縫窗隙中露出一兩雙警惕的眼睛。
三匹馬並排走在隊伍前列,守序左手是掛鎮海將軍印香山總兵張鵬,右手是廣州水師總兵吳文獻。兩位明軍總兵面容緊繃,神色嚴肅。
沉悶的炮聲從廣州城北傳來,連綿不絕,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硝煙味。
守序問道:“吳總鎮,城北戰況怎麼樣了?”
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