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丁尼亞今後的經濟發展,很需要王室以及其複雜關係來推動它。
這也是薩丁尼亞政府同意出售的原因,他們不光是考慮民眾意見,也考慮未來的經濟發展,按照前年的資料,薩丁尼亞的gdp大概是500億美元左右,人均接近三萬美元(當時人口),主要經濟是農業、礦業以及旅遊業。
根基很弱,但如果能有國際大企業的進駐,別的不說,碧達一個分公司進來,保證一年gdp上千億,稅收也給政府帶來上百億,提供上千個工作崗位,再帶動其他產業鏈……美好未來是很容易的。
所以他們不光是內心尊敬女王,利益上也得討好她。
喬安娜晚上就邀請代理首相、高官以及黨派代表們參加晚宴,出席的是各界大佬——如果沒有喬安娜女王的進駐,他們很難接觸到這些人,甚至這些人下一級的人士,在他們眼裡也是大佬。
所以宴會的等級很高,財政大臣們幾乎是以點頭的形式,聽取財團大佬們的投資想法。奧斯丁就想利用這裡的低稅收,建立投資企業,雖然操作地點在紐約,但資金的運轉在這裡發出,更節約。
馬修也有計劃在設立藥品加工企業。面向歐洲。考慮到島上資源和交通的問題,製藥廠只處理高階產品,低端的考慮到成本,而島上的消費成本是比較高的——所以做高階產品,才有利潤的保證。
安峰也帶來很多禮物,他要把生物和環境研究部門搬來。考慮組合。而安氏工業也搬遷,未來的安氏工業要涉及軍工業和核工業,同時帶來的經濟效益是非常可觀的,核電和海水淡化就不容忽視。
如果有必要,瑪莎拉蒂的歐洲區也將轉移過來。
這一系列重點照顧的舉措。足夠把薩丁尼亞當前單一的經濟模式改變,成為多樣化爆發的典型,振興經濟完全不在話下。可以預見的不久將來,他們將會成為地球上人均最富裕的國家,沒有之一。
……
次日,財團的朋友們開始散去。
安峰還得繼續留下,一個國家建設的初始,離不開他們的參與。
國家的臨時首相負責當前緊迫的外交事宜。只有被主權國家承認,他們才是合法的主權國家,曼奇尼擬定兩天後出訪義大利。正式建立外交關係,這也是走過場,因為交易的條件就有義大利與他們建交。
女王暫時不做任何外訪以及接待的要求。
因為她還沒有加冕,算起來尚未被上帝授予權利和確立她的職責,要說君權神授的傳統就這點不好,像中國的。皇帝就是天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誰管你宗教?好在喬安娜的基督新教很開明。
雖然沒有外訪以及接待任務,但她有很多國內活動。
對於剛改變的國體。君主立憲制在這片土地上從未出現過,雖然事先有過君主制,但性質不同,女王需要到各地走走,在公眾面前亮相,參觀一些重要的區域,穩固她在全民心中的形象。
薩丁尼亞說大不大,但也有平方公里,相當於四個中國上-海市的面積,劃分八個行政區域,南北跨度最長284公里,東西跨度最長142公里,擁有150萬投票自願成為她子民的居民。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
與歷史上人民和君主妥協成君主立憲制不同,女王從薩丁尼亞身上拿不到多少好處,反而是給他們帶來希望,影響民眾選擇最重要因素是:她在最黑暗時刻拯救他們,這一百多萬條生命重獲新生。
所有經歷過那場災難的,都把這當做上天給予的新生,轉而把做出援助決定的喬安娜,當成了神派來的拯救者,將自己劃為她的子民,不是一種妥協,而是一種榮譽。甚至當她決定成為薩丁尼亞女王時,其他國家的人們很傷心,他們認為喬安娜是世界的,而不是專屬於某個國家的。
出訪的行程預計花費一個星期,從南向北,環島一圈。陪同她的是卡利亞里公爵——也就是安峰。也可以叫他阿萊西奧親王,義大利語的名字是剛抽籤的,有點捍衛者的象徵。以後他就有兩種形式的名字,一種是中文的“安峰”,一種是外文混亂組合的“阿萊西奧-布魯斯.安”。
他的頭銜也亂,女王尚未加冕,無法對他進行君主授封,但目前就擬定有十幾個頭銜,公侯伯子男一路排下來,按照喬安娜的意見,頭銜可以適當的傳給兒女後代,所以多儲存點,十幾個還少。
據喬安娜所說,頭銜世界紀錄是一名西班牙的女公爵席爾瓦,擁有將近200個頭銜……比曾經的英女王還要多,從西班牙的最南端走到最北端,腳下都可以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