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選的女王真容,有些人天沒亮就來佔位了,早上安峰坐車抵達的時候,還以為抗拆遷的帳篷……
準備離席的時候,保鏢通知他們外面的盛況。
喬安娜看向安峰,但安峰臉色平靜,沒有任何開口的意思,聰穎的她立即反應過來,她現在是真正的國家元首,是一名尊貴的女王,她說:“溝通警察維持秩序,我將會在民眾面前出現。”
“是的。”保鏢立即離開,外面等待的警長也接到了訊息,他立即下達命令,警察們站在人群面前,維護秩序。
很快的,在萬眾期待中,喬安娜在丈夫的陪同下走了出來,她站在議會臺階上,周圍人群爆發出呼聲和掌聲,她抬起手揮了揮,這個動作也經過了多次訓練,很標準,安峰目光掃過四周。
街道上擠滿了人,幾乎容不下放腳的地方,喬安娜邁著緩慢步伐走下臺階,來到人群面前,在歡呼聲中微笑著招手。一個月前,她就確立好自己的公眾形象問題,減少些嚴肅,多點笑容。
但女王的威嚴還是得有的,笑容的程度得把握住,她對著鏡子練了一段時間,看現在民眾的熱烈反應,他們嘴裡蹩腳英文歡呼的伊麗莎白女王,就知道她的努力沒有白費,這個形象很不錯。
不過女王的名字有分歧。
她全名是:伊麗莎白.喬安娜.瑟西.斯坦維爾-安,分別由教名、兩個自取名、組合姓氏構成。組合姓氏,是由安峰建議的,他不介意孩子跟父母哪方的姓氏……不過拼起來顯然更合適。
伊麗莎白女王,其實這是英語裡的正確叫法。稱呼教名是外國最普遍的,但喬安娜更喜歡她父母給的名字,包括家裡兩個孩子也都是稱呼名字,而非教名。最後她就意決定統一稱呼,叫她的自取名。
而相應的,兩個孩子也得以書面形式通知公眾,克萊兒.愛麗絲.凱莉.斯坦維爾-安,不是叫克萊兒公主,而是愛麗絲公主;亞歷山大.弗雷德.詹姆斯.斯坦維爾-安,是叫弗雷德王子。
英文名字順序已亂,好在這裡是薩丁尼亞,更好的是她是女王她做主。
陪伴喬安娜往前走,周圍人群情緒熱烈,他們還伸出手來,想要跟喬安娜握手,但她微笑著和他們保持了一定的距離。身旁的安峰很低調,但也有人叫著他的名字,不過義大利語的發音很怪。
而且喬安娜的名字也叫錯了……
安峰考慮著,要不要換個方便發音的名字。
按照歐洲慣例,他是女王的丈夫,一般會被授予“公爵”的頭銜,稱呼也可用親王(-consort,其實是“王夫”),增添個方便稱呼的名字,因為今後少不了上電視和新聞,總不能隨意。(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