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3 / 4)

小說:幽夢影 作者:僻處自說

到的符印、日晷、指南針等,像電子、照明、鐳射、火箭、攝影、錄影等也出現了,社會的發展會為我們帶來更多的新事物,所以說以神為用的資源是開發不盡的。

才子遇才子

【原文】

才子遇才子,每有憐才之心;美人遇美人,必無惜美之意。我願來世託為絕代佳人,一反其局而後快。

【原評】

陳鶴山曰:諺雲:“鮑老當筵笑郭郎,笑他舞袖大郎當。若教鮑老當筵舞,轉更郎當舞袖長。”則為之奈何?

鄭蕃修曰:俟心齋來世為佳人時再議。

餘湘客曰:古亦有“我見猶憐”者。

倪永清曰:再來時不可忘卻。

【譯文】

才子見到才子,常常感到有相互憐惜的感覺;美人遇到美人,一定沒有相互愛惜的意思。我希望來生能轉世為絕代佳人,一反這種不相互憐惜的形式,這樣才感到快意。

【評析】

這段文字在提到相互有憐愛之心的同時,又提出了為了爭得憐愛而產生的忌妒之心。封建社會,才子憐愛才子,是因為他們自己知道作為才子,大多恃才傲物,與世難融,多為不得志而鬱鬱寡歡,終其一生十分悲慘,他們為這些縱然是才高八斗,但是卻不為所用的才子們而可惜,所以出現了“才子遇才子,每有憐才之心”的情況。

但是美人們相見時感覺就不一樣了。她們處在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社會中,女人始終為男人的附庸而存在,她們都為了爭得男人們的寵愛而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所以當她們看見比自己漂亮的女人時,就害怕自己的位置被替代,產生一種心理障礙,由此美人相見必不會相憐惜。這是封建社會造成的悲劇,作者相轉世為女人,扭轉乾坤,其實是沒有認清悲劇發生的本原,這是一種作者思想上的一種侷限。

予嘗欲建一無遮大會

【原文】

予嘗欲建一無遮大會,一祭歷代才子,一祭歷代佳人。俟遇有真正高僧,即當為之。

【原評】

顧天石曰:君若果有此盛舉,請遲至二三十年之後,則我亦可以拜領盛情也。

釋中洲曰:我是真正高僧,請即為之,何如?不然,則此二種沉魂滯魄,何日而得解脫耶?

江含徵曰:折柬雖具,而未有定期,則才子佳人亦復怨聲載道。

又曰:我恐非才子而冒為才子,非佳人而冒為佳人。雖有十萬八千母陀羅臂,亦不能具香廚法膳也,心齋以為然否?

釋遠峰曰:中洲和尚,不得奪我施主!

【譯文】

我曾經想舉辦一次無遮大會,一是用來祭奠超度個時代的才子,二是祭奠各時代的佳人。等遇到真正的高僧,就付諸於行動。

【評析】

封建社會,大多數人信奉神靈,於是他們將無法實現的事情寄託在一些神靈的身上,希望能在他們那裡得到滿足。在那時佳人才子因為美,不得綻放異彩,落得自悲自憐,心灰意冷,再加上他們向來命運多劫難,作者也為她們感到不公平,可是現實的社會是這樣誰也無法改變,所以作者只是寄希望與高僧,希望用超度亡魂的方式,使他們能夠升入極樂世界。這樣作者就想要建一無遮法會,使他們冤魂得以超度,來生能有好運氣,不再有悲劇人生。這是作者對人才的一種惋惜,可是他仍然認識不到,這些人的悲劇是來源於這個社會,這個制度,只要社會制度不改變才子佳人的命運就不會改變;他只是將這種思想寄希望於高僧超度,顯得極其愚昧。

聖賢者

【原文】

聖賢者,天地之替身。

【原評】

石天外曰:此語大有功名教,敢不伏地拜倒!

張竹坡曰:聖賢者,乾坤之幫手。

【譯文】

聖賢之人是天地的化身。

【評析】

聖賢是人們對於至高無上的人的一種稱謂,他們的才學、品德、性格都是世間少有的,於是聖賢就被人們傳為博學多才而品德高尚的人的尊稱。聖賢之人是集眾多優點於一身的,他們是古人天人合一的說法,是說他們可以反映天要表達的意思,認為天是大宇宙,人是小宇宙,人事反映天意。

文字中說聖賢是天地的化身,便包涵了天人對應的一層意思。此外,聖賢,得天地靈氣,對天地自然社會人類的至理大道能徹底的感悟和參透,於是著述立說,演繹哲理,就似宣揚天地的旨意;又恪受道德,講究氣節和品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