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下層老百姓而言,你“剿共”也好,抗日也好;你種菜也好,你總裁也好;一點區別都沒有。
就像我那幾位練“###功”的親戚,上面喊不準練,他就覺得自己好像犯罪了。
中國人多了,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什麼“鳥叫”都有人欣賞。
時下,比較流行的民間活動就是傳銷了。
我1998年花了700多元錢成為某產品“消費”經營者,就像我推銷“佳禾月餅”策劃的“提前購買,消費增值”一樣。
無論你走進傳銷的那個會場,無論你認識還是不認識,人人都把你當親人般接待,在會場上幾乎人人都異口同聲的說“好!”就像趙本山在小品中當選奧運火炬手即席發言,言不由衷的自我歡呼“好!好!好!鼓掌!”
有位級別很高,號稱年薪百萬的傳銷“老師”,是我以前的同事,他對我說:“你娃就不敢當眾說‘吔!吔!吔!’嘛,不瘋狂怎麼能把你這隻孤雁裹進群裡,群眾運動都不曉得嗦”。
有一次見一位鄰居對她的上線,她們稱“老師”,佩服得五體投地。我給她開玩笑。她一下就生氣了,其他“傳銷”也跟著說:“你不瞭解傳銷,不怪你”
別的傳銷更是“嚇死背時”。
由此,我聯想到“養生益智功”、“###功”,傳銷又是個什麼“功”呢?也有如此魔力,讓人瘋狂!
後來,我在想:中國這個林子真的太大太大了嗎?隨便弄一個什麼東西出來,都會有成千上萬的人響應,並且達到膜拜的程度。
如果說毛老人家一揮手有成千上萬的崇拜者,那是人家打了那麼多大勝仗,那硬是“諸葛亮在世”啊,人家這尊神那是真神吶!就是今天哪個懷疑,也會被“罵脫”呵。
那麼,張天師,還有###怎麼給毛老人家比,魂都不在了嘛?
特別是“傳銷”說起來好像比對毛主席都好,怪哉!
“傳銷”的理論依據是減少中間環節,將用於渠道建設和廣告推廣的錢讓利給消費者,從而理解為“靠消費損錢或者叫賺錢”,由於中間環節取消了,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就只能靠“人”來進行,因此就需要“傳”,即“一傳十,十傳百”的“傳下去”,要不商品交換的鏈條就會斷裂,生產經營就無從開展。
為了提高“傳播”的有效性,所以他們總結出八字真言“打貨,賣貨,帶人,聽課”,還有許多類似“開口即開業,閉口就關門”等許多經典口號和經典活動。
最近幾年“傳銷”活動頻繁,傳銷者不失時機、無孔不入的市場滲透,包括觀念滲透,已經成為新時代難得一見的奇特經濟現象。
有人說,中國數以億計的閒散或半閒散人員,如果“觀念、利益”雙雙到位,足可掀起一場“經濟邪教”,因其與個人利益充分聯絡,其影響將遠遠超過“政治邪教”。
但願不是危言聳聽。
共享經濟
共享經濟
我經常給老闆們講:“企業是什麼?企業是社會資源和企業利益總的協調者和分配者”,有些老闆就是聽不進去。當老闆就應該“以天下之財,利天下之人。”
“天下之財企業創造,員工創造,大家創造,天下之利公平分配,合理分配,和諧分配。”一句話“大家的事,大家辦;大家的錢,大家分!”
1994年,金陽縣分管經濟的副縣長馬海瓦爾委託我代表他參加涼山州《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與“四大”體制改革》培訓班。我有幸聆聽了當時國內一線專家講課。從那時起我就醉心於研究思考企業治理問題,特別是分配問題。
這個馬海後來作了涼山州布拖縣縣長,與我同歲,我的工作時間稍微比他長一點,因為他是正式工,該入黨就入黨,該提幹就提幹,所以得志得早。不過,他可從來沒有把我當秘書。他說:“現代企業制度和四大體制改革是培訓縣長的,你就代表我去接受培訓,回來後,該怎麼整,還要你拿主意呵!”
人家馬海縣長在用人上還是有一套嘔。
1996年,成都商報約我寫篇民營企業改革的文章。我當時想民營企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那麼成功,還需要改革嗎?
我當時剛好離開“上海希望”,準備去“迪康”。正好,上海希望飼料公司總經理王長清離開“希望”後,準備搞一個“王牌”飼料。他讓我幫他參詳。在閒談中,我們一邊總結私營企業的得與失,一邊解剖自己的沉與浮。
我們感到私營企業開始出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