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3 / 4)

小說:巴菲特選股十招 作者:風雅頌

子才選了7個重倉股,我做了一年股票,就選了超過70只股票了。”有些老股民,幾年下來,把上海交易所和深圳交易所上市的1 500多隻股票都來來回回買賣過好幾遍了。巴菲特投資42億美元,相當於人民幣300億元,只選了7只重倉股。有些股民朋友,只有七八萬元錢,卻選了七八十隻股票。有些人,總想親吻所有的女孩,一個也不能少,一個也不想放過。

巴菲特選股如選妻,他只選擇那些一流業務、一流管理、一流業績的超級明星股,如此高標準、嚴要求,能找到幾隻超級明星股啊?符合“三個一流”標準的超級明星公司實在太少了。是的,巴菲特說:“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你會發現只有少數幾家公司符合標準。”① 但巴菲特並不嫌少,這正是巴菲特選股的第三個與眾不同之處:數量不同。

大多數人的想法是,選股的數量越多越好。我們的理論是: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我們認為,這樣分散投資,可以分散投資風險。很多人都是買很多股票,每隻股票都只買一點,把很少的雞蛋放在很多籃子裡,持有幾十只甚至幾百只股票。巴菲特的想法卻是,選股的數量越少越好,要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然後小心看好這個籃子,這樣反而更能降低投資風險。他極力反對分散投資,主張集中投資:

“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這種做法是錯誤的,投資應該像馬克·吐溫建議的那樣,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然後小心地看好這個籃子。

我們的投資僅集中在少數幾家傑出的公司身上。我們是集中投資者。②

大部分人選了很多雞蛋,放在很多籃子裡,但大部分都是臭雞蛋。巴菲特只選了很少的雞蛋,只放一個籃子裡,儘管數量很少,卻個個都是“金蛋”。選股不在多,而在於精。我們大家常說“精選”。精選,就意味著少選,精在於少,而不在於多。巴菲特告訴我們:選擇越少,反而越好。

為什麼巴菲特認為選擇越少越好?這幾乎完全違背了我們的生活常識。常識未必是對的。選擇越少越好的兩大理由是:第一,選擇越少,反而決策越好;第二,選擇越少,反而效果越好。

因此巴菲特認為,在選股時,我們態度要非常慎重,標準非常嚴格,把選擇的數量限制在少數股票上,這樣反而更容易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更容易取得較好的投資業績。

我們首先來看巴菲特認為選擇越少越好的第一個理由:選擇越少,決策越好。可供選擇的越多越好,不錯,但多到一定程度,反而不好。大家去買衣服的時候,可能會發現,如果同一類衣服的款式太多,品牌太多,我們可選擇的太多,反而會使我們眼花繚亂,這個也好,那個也好,反而難以選擇。我自己深有感觸,我為了上電視節目時的形象更好,我就想挑一條最適合上鏡的領帶,結果跑到商場,那些賣領帶的地方都是一下幾十條領帶擺在那裡,花花綠綠的,什麼樣式的都有,看了覺得這個好,那個也好,最後看得眼也花了,心也亂了,決定乾脆什麼都不買,還用原來那條舊的。我相信很多購物的人都有這種經驗,選擇越多,反而越不知道如何選擇,最後乾脆不做選擇,或者胡亂選一個。

科學實驗同樣表明,選擇太多,反而不好。一個實驗是在加州斯坦福大學附近的一個超市進行的,這家超市食品種類繁多得十分出名。工作人員在超市裡設定了兩個果醬食品攤,一個有6種口味,另一個有24種口味。結果顯示:口味多的攤位吸引的顧客確實比較多,但試吃的人多,買的人卻不多,只有3%試吃的人購買了果醬。但是隻有6種口味的攤位吸引的人儘管少,但試吃的人中30%都至少買了一瓶果醬。這個實驗表明,可選擇的口味太多,消費者會難以選擇,乾脆不選擇。可選擇的口味較少,消費者反而容易做出選擇。可見,選擇並非越多越好,反而是越少越好。 。。

第三章 選股如選妻(9)

巴菲特不是說選股如選妻嘛,選擇婚姻物件時,可選擇的太多,同樣不好。為什麼現在社會那麼多大齡青年沒有結婚,很多還是學歷很高、工資薪水很高、職位很高的“三高”白領青年,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可選擇的太多了,挑花眼了,卻反而選擇不出來了。相反,他們的父母那一代人,婚姻不自主,戀愛不自由,選擇很少,反而容易做出決定,結婚的比率反而很高。正如巴菲特所說:“如果你有40個老婆,最後你會發現你對任何一個都不瞭解。就像古代的皇帝,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卻找不到一個真愛。”

我們要想更好地做出選股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