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將水膠放入硝液中再次煮沸,爾後將硝液倒入瓷甕中冷卻凝固,使廢水浮在甕上,則泥末沉於甕底、純硝居於中央。最後去水除渣,取出純硝曬乾。可以得到呈白色結晶狀的純硝。
只是用這種方法制硝,不僅費時費力,而且每百斤天然硝,大致只能提煉出三十斤純硝來,成本一下子就上去了。…;
對與木炭和硫磺的處理也是類似,所以都作院的工匠們,儘管看到巨大的差距,卻不情願改進。還是王罕出面,把這幫刺頭削了一遍,才勉強讓他們照新方法生產。為了保證工期,陳恪也讓了步,從原先的一百萬斤採購,降到三十萬斤,但經費維持不變,讓他們狠狠賺了一筆,這才重新皆大歡喜。
再加上支付給民夫的工錢,紅水河工程還未開工,十五萬兩白銀已經花出去,要不是創造性的發行了債券,並廣受追捧,陳恪還真不敢攬這個瓷器活。
為了趕工期,陳恪繼續大把的燒錢,他制定了各單位的獎懲措施,比如石匠開石一方,就會得到三百文的賞錢;挑夫挑五百斤石頭,也有兩百文的賞錢;其餘如木工伐木賞多少、釺夫打一個炮眼賞多少,都是明碼標價,童叟無欺……
而在原先,民夫服徭役,是不給工錢,只管飯的!兩相比較之下,民夫們自然史無前例的積極。
對於陳恪的慷慨,官員們先是震驚,這樣的大工程,這樣搞的話,怕是上百萬貫都打不住!繼而又頗有微詞,他們認為,此例一開,日後想免費徵調民夫將會困難重重。
陳恪不想跟他們爭辯什麼,他只提了一點——紅水河綿亙千餘里、水流洶湧,乃歷代蠻夷割據,所資以為天塹也。江之兩岸均系荒僻險惡之區,人煙稀少,蠻族出沒,時常做些無本的勾當。所以上至官差,下及民夫,都視為畏途,若不以重賞相誘,他們都會裹足不前。
這理由還算充分,加上有王罕的全力支援,那些反對的聲音也就漸漸消失了。不過令他們沒想到的是,當工程隊伍開入深山,沿岸蠻族非但沒有為難之意,反而男女老幼齊上陣,加入了自家門前河段的修建中。這時的人都迷信,認為這是有老天保佑,因此竟信心大增。
殊不知人家陳恪未雨綢繆,早就把紅水河的利益分享給那些部族了。
……分割………
本卷還有最後一章了……(。。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第二九七章 滇銅(上)
為了趕在來年四月前通航,紅水河全線二十幾處工地,幾乎同時動工。這背後需要多強的組織能力可想而知,若非宋朝文官的政務能力強大,陳恪和沈括的計劃就算再周密,也不敢把攤子鋪這麼大。
其上游工程,又叫南盤江工程,主要是在從東川到三江口這段距離上,修建陡門四十七座,有沈括詳細繪製的圖紙,又有新發明的水泥混凝土,工程難度可比秦朝工匠們修靈渠時小不少。
他們先在上游築壩攔水,使江底裸露出來,然後將數百根水泥柱子,縱橫交錯排叉式的夯實,插放在壩底,再用混凝土澆築成整體,這是修海堤的工程方法,使在這裡頗有殺雞用牛刀之嫌,但比傳統的立木法要堅固百倍,且不怕被人破壞,所以陳恪還是冒著被工匠們學去的危險,採用了新技術。
當然,也很可能他存心就想讓他們學去。
中下游的紅水河工程,就沒有這樣簡單了。紅水河流域,正是雲貴高原到廣西平原的過渡段,水面落差大、險灘密佈,或巨石亙於水中,或石壁橫擋水勢,百折千轉……船在河心,前後不能直望三里,兼有跌水、噴旋、倒卷等情形,其施工難度非內地河工可比。
其中最險的八灘或是巨石嵯峨,亙連兩岸,或亂石叢疊,梗塞江心,大多數灘身浪長數里,落差勢高及丈、過去船過這些灘時,或用旱箱,或架臺杆,更多的是用竹藤將船捆住拉過去。總之無法單獨行過。
在紅水河邊,原先就有專門以拉縴為生的部族,當然免不了漫天要價,但仍時有磕損,且稍大一些的船,就無法透過了。
儘管絲毫不懷疑沈括和蘇頌的能力,但陳恪還是命令承修人員不得一味照搬,而要根據實際困難。日夕講求,悉心籌劃,或採用成法,或博詢眾論,功因時制宜!要求他們對不同情況採取不同措施,比如凡是最險之灘,中心處洪濤洶湧不能行船的,便在歷來架箱拉桿之處。築壩逼水,將峭壁燒煅椎鑿,開出新的船路,以避中流之險。
至於次險各灘,亦需要先築壩逼水,將水面、水底礙船的巨石鑿去,使行船不至於觸礁;同時還在兩岸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