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3 / 4)

小說:袁世凱傳 作者:瞎說唄

強的極重要的一環。在他創辦的《萬國公報》(後改名《中外紀事》)上,接連刊載關於選將練兵的文章,如《西國兵制考》、《德國兵制考略》、《論水師》等,大力鼓吹選用年輕將帥,“練兵強天下勢”。③當剛滿三十五歲的袁世凱得到督辦新建陸軍的差使時,康有為等都以為自己的“同志”掌握兵權,改練新軍,這是維新運動興旺的吉兆,對他寄託以無限的希望。

袁世凱雖然混跡於維新派,但他的思想與維新人物有本質的不同。當時,維新人物多是以出身於官僚地主家庭的知識分子,受到西方資產階級學說的影響,思想上經歷了一個否定或懷疑封建主義“舊學”、接受資本主義“新學”的轉變。他們的生活際遇雖不盡相同,主張也不盡一致,但大抵都希望在不觸動地主階級根本利益的基礎上,求得一些發展資本主義的條件。他們普遍認為,要國富民強,光靠仿造西方的堅船利炮是不夠的,最重要的是學習西方先進的政治制度。如要求“開民智”,“興民權”,即給資產階級和開明地主以“議事之權”,等等。因此,他們成為新興資產階級上層的政治代言人。而袁世凱一直在封建官僚圈子中混來混去,並且寬裕自如,青雲直上,思想上沒有經歷什麼轉折。他終日所考慮的不是怎樣改變腐敗的社會,而是如何利用這個社會的腐敗,爬到它的最上層去。他把一切都當作爬上去的手段。洋務派全盛時,他侈變洋務,維新派行時了,他又附和維新,但骨子裡並沒有接受改良主義的綱領。他認為變法的關鍵,是“淘汰舊軍,採用西法練兵”,即編練一支使用新式槍炮的武力,以支撐封建王朝的統治;而政治制度的改變,則是可緩可急;並且認為如若變法,“必須有真正明達時務老成持重如張之洞者,贊襄主持”,才能辦好。④張之洞是有名的洋務派官僚。袁氏所謂的變法究竟是什麼貨色,也就不問可知了。

當時,著名的維新派嚴復(1853…1921)曾指出有三類假維新人:其一以談新法為一極時髦之妝,“隨聲附和,不出於心”:“其一見西人之船堅炮利,縱橫恣睢,莫可奈何,以為此其所以強也,不若從而效之”;其一則極守舊之人,及見新法,不欲有一事為彼所不知不能,乃“毛舉糠,附會經訓,張唇植髭,不自愧汗,天下之人翕然宗之,鄭聲亂雅,鄉愿亂德,維新之種將為所絕”。“之斯三者,有維新之貌,而無維新之心者也”。⑤詭計多端的袁世凱正是這類假維新派。康、梁對他寄以厚望,正說明維新派由於階級基礎薄弱,力量微小,剛一舉步就已彷徨於歧途了。

註釋:

①《康有為勸袁世凱退位書》,1916年,見《袁氏盜國記》下篇,頁87。

②《康南海自編年譜》,見中國史學會主編:《戊戌變法》,第4冊,頁132。

③《萬國公報》39、40、45…50各號,1895年9至10月。

④袁世凱:《戊戌日記》,見中國史學會主編:《戊戌變法》第1冊,頁553。

⑤嚴復:《論中國分黨》,見《嚴復詩文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年版,頁122。

兩面派的手法

袁世凱到小站以後,仍然十分關心京師的政治行情。當時,西太后表面上已歸政於光緒,但事事幹預,實際上仍握朝廷大權。帝、後為爭奪權力,不斷髮生齟齬,王公大臣中也分化為帝、後兩黨。帝黨官僚翁同和維新派結合,他們的靠山是光緒。反變法的頑固派後面則有西太后撐腰。袁世凱見西太后和光緒都可能提拔他,給他官祿,就腳踏兩隻船,想方設法謀取雙方信任。他不斷進京走訪頑固派榮祿、剛毅等顯貴,百般諂媚邀寵,極盡巴結之能事。尤其是在榮祿擔任直隸總督以後,袁經常逗留在天津,與榮祿的關係更為親密。他曾對徐世昌得意地說:“相待甚好,可謂有知己之感。”①同時,他和翁同也保持密切聯絡。1898年3月,他攜帶“瓜分中國畫報”進京呈翁閱覽,“深談時局”,說“必須大變法以圖多保全數省”。而且,對帝國主義的侵略表示無限憤慨,“慷慨自誓,意欲辭三千添募之兵,而以籌大局為亟”。②6月,翁同因支援變法被驅逐回原籍,路過天津,袁派人持函獻厚禮,深表同情。他還透過徐世昌與康、梁等不斷接觸,極力表示自己對變法事業的關切。

1897年德國強佔膠州灣以後,列強爭先恐後地搶佔中國海港,劃分勢力範圍。亡國之禍,迫在眉睫。這一切給維新派以極大的刺激。在康、梁的推動下,變法運動衝破層層阻力,於1898年夏天達到高潮,從6月11日到9月21日,維新派透過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