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陳州知府吳重熹“約為詩酒友”。1879年,其姑丈張向宸(道員)辦理河南省賑捐,委託他“分辦陳州捐務”。由於他“集款獨鉅”,張就以袁保恒生前的捐款,移獎人一個“中書科中書”的虛銜。'7'同年秋天,他又參加了一次鄉試,再次落第。
狂傲自負的袁世凱,原想可以輕而易舉地在科場上打通一條出路,由舉人而進士,得一個“正途”出身,做上高官,光宗耀祖,萬沒想到兩次考試都名落孫山。這使他感到透過科考做官,對於他太困難了。加上他生活放蕩,鄰里側目,親友不齒,袁家人也“眾欲苦之”'8'。再者,他的財產也已揮霍大半。這一切都促使他下決心擺脫困境,另尋一條升官發財的道路。
註釋:
①沈祖憲、吳生:《容庵弟子記》,1913年版,卷1,頁1。
②孫依言:《署江蘇鹽巡道袁保慶墓表》,見《項城縣誌》卷10,頁44。
③袁保慶:《自瑣言》卷下,頁13、16。
④《袁氏家書》卷2,頁27。
⑤《袁保齡致袁保中書》。
⑥同①,頁2。
⑦同④,卷5,頁8。
⑧同④,卷5,頁11。
⑨同①,頁2。
⑩袁克定,字雲臺,生於1878年12月,歷任工商部右參議、右丞,開灤礦務局督辦兼董事長。袁世凱稱帝時,曾以“皇太子”自視,四出活動。袁世凱敗亡後,匿居天津。全國解放後,1955年死於北京。
'1'同①,頁3。
'2'同④,卷4,頁13。
'3'同紒紝矠。
'4'同①,頁3。
'5'同①,頁4。
'6'陳一:《新語林》,卷1,頁2。
'7'《端敏公集》,卷首下,頁22。
'8'張謇:《嗇翁自訂年譜》,1925年版,捲上,頁21。張相文:《南園叢稿》,1929年版,卷7,頁46。
投靠淮系軍閥
在科場上失敗以後,袁世凱選擇一條什麼樣的道路,這與他所受的家庭教育和社會影響有直接的關係。
如上所述,他家以“求官發財”為門楣家訓,而且祖輩父輩都有人透過“軍功”取得高官厚祿。他作為透過傳統和教育承受了這些感情和觀點的人,受到階級利益和個人慾望的驅使,自然要效法先輩的榜樣,把功名心從科場轉移到“疆場”上。
然而,一個人所走的道路,不完全是由家庭出身來決定的,還要接受到社會影響。從社會上看,19世紀七八十年代正是洋務運動達到高潮的時期。洋務派“求強”的思潮對袁世凱政治思想的形成,有極其深刻的影響。
洋務運動發生在19世紀60年代。腐敗的清王朝經歷了兩次鴉片戰爭的失敗,又遭到太平天國革命和捻軍起義的沉重打擊,陷入嚴重的困境。封建統治階級中的一部分人感到面臨著“數千年來未有之變局”,①再也不能原封不動地保持“天朝尊嚴”,如不尋求對策,反動統治難以繼續下去。他們不顧封建頑固派的反對,極力主張藉助洋人的“堅船利炮”,以挽救清王朝。這些主張完全符合資本主義列強擴大對中國侵略的意圖。它們認識到要征服像中國這樣一個疆域廣闊、人民富於反抗精神和革命傳統的國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有扶植那些對它們屈服了的封建統治者,培養一批效忠於自己的洋奴買辦,才能更有效地鎮壓中國人民,建立殖民統治。
因此,在資本主義列強的支援下,一部分當權的貴族、軍閥和官僚打著“求強”、“求富”的旗號,掀起了辦洋務的熱潮。而且,逐漸形成為以奕、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及張之洞為首的幾個洋務集團。其中以李鴻章集團的勢力最大,影響深遠,與袁世凱及其家族的關係也最為密切。
李鴻章(1823…1901),字少荃,安徽合肥人。他是曾國藩的門生、幕僚。1861年,他奉命收編安徽地主團練,仿照湘軍營制,組成淮軍。次年,他率領淮軍六千人到上海,大量購買洋槍洋炮,裝備淮軍,僱用外國軍官任教習。此後,他聯合上海的買辦勢力開辦江南製造局和金陵機器局等大兵工廠,製造屠殺人民的軍火。他依靠這支使用洋槍洋炮的淮軍,夥同曾國藩的湘軍,絞殺了太平天國革命。接著他又把捻軍鎮壓下去。由此被封建統治階級吹捧為“中興名將”。在血洗農民革命軍的過程中,淮軍擴充到七萬餘人。由於他手中有強大的武力,清政府不能不依靠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