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2 / 4)

小說:袁世凱傳 作者:瞎說唄

913年1月11日。

②《梁任公先生年譜長編初稿》,下冊,頁396。

③《章太炎致袁世凱論治術書》,1913年3月,見《太炎最近文錄》。

④同②,頁381、382。

⑤同②,頁383。

⑥同②,頁409。

⑦同②,頁412。

⑧同②,頁380。

⑨《袁世凱通令勸告政黨文》,1912年7月9日。

⑩陳一:《新語林》,卷1,頁20。

'1'見《程德全密電稿》(未刊)。

'2'同'1'。

'3'程君即程經世,時為國務院庶務秘書,曾對人言:洪述祖奉總理命去滬,臨行前進府謁見總統,洪到滬密電由他轉過數次。

'4'《程德全應德閎宣佈宋案證據通電》,1913年4月26日。

'5'《洪述祖江電》,1913年5月3日。

'6'《新聞報》,1913年5月7日。

'7'《趙秉鈞覆岑春煊等函》,見《民國經世文編》第20冊,頁11。

紒紥矠譚人鳳:《石叟牌詞敘錄》,見《近代史資料》,1956年第4期。

“善後借款”和“武力統一”

袁世凱打定了主意,要消滅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民主力量。為此,他極力投靠帝國主義,進行物質準備。

清朝政府的財源主要來自長江流域各省的賦稅,當時稱為京餉。辛亥革命後,南方各省的京餉大大減少,袁世凱直接控制的北方各省的京餉,對於北洋政府龐大的軍政開支,不過是杯水車薪,根本不足以應付。北洋政府的開支主要是靠帝國主義各國的貸款和臨時墊款,才得以維持的。僅1912年上半年袁世凱從銀行團取得五次墊款,總計銀一千二百餘萬兩,其中除一部分用於南京臨時政府北遷和解散南方軍隊外,大都直接作為北洋政府的軍政費。①此外,一貫支援袁世凱的德奧軍火商販瑞記洋行在1912年至1913年還給袁三百五十萬鎊的軍火貸款。正是由於有帝國主義的金錢源源不斷地注入袁記國庫,袁世凱才不僅能維持住政權,而且還能不斷增強北洋軍的實力。據《海關冊》記載:1913年天津海口輸入的軍火,共值銀四百九十餘萬兩,較1912年增加百分之八十。

當袁世凱決定發動反革命內戰時,他首先考慮的是,必須從帝國主義那裡取得更大的財政支援,否則進行戰爭是很難想像的。因此,他甘冒天下之大不韙,於4月23日下令接受五國銀行團(美國已於3月20日退出銀行團)提出的苛刻的貸款條件。26日,即程德全宣佈宋案證據的同一天,趙秉鈞偕同陸徵祥、周學熙赴東交民巷滙豐銀行,與五國銀行團簽訂了二千五百萬鎊的鉅額借款合同。合同規定,中國在財政、銀行、幣制、審計、國債等部門設定由銀行團派定的外國顧問,監督財政開支。用全部鹽稅作借款的擔保,由銀行團指派外國顧問和會計,設定鹽務稽核所,稽核收支,監督徵解。

袁世凱不惜出賣國家主權,換取帝國主義的貸款。對於這筆貸款的反革命性質,列寧在當時就指出:“借給中國的新的公債被用於反對中國的民主派:'歐洲'擁護準備實行軍事獨裁的袁世凱。”“整個歐洲的當權勢力,整個個歐洲的資產階級,都是與中國所有一切中世紀反動勢力實行聯盟的。”並作出準確的預言:“(帝國主義)就會出動大炮,並與那個野心家,買國賊,反動勢力的朋友袁世凱聯合起來扼殺'落後'亞洲的共和制度!”②

自民國成立以來,政府所有對外借款都經過參議院稽核透過,方為有效。袁世凱自知“善後借款”的政治條件過於苛刻,國民黨佔多數的國會是不會透過的,於是便不經國會審批,徑行簽字。這是袁氏公開蔑視國會的行為,因此激起國民黨人激烈的抗議。國民黨議員紛紛向袁政府提出質問。就是一些號稱穩健的共和黨議員也抱怨說:對借款他們並不反對,惟政府不俟議院議決,妄行簽字,則不能承認。參議院正副議長張繼、王正廷求見袁世凱,袁拒不接見。張、王被迫通電全國,宣告政府違法借款,參議院概不承認。黃興也致電袁政府,痛斥其“玩國民於股掌,視議會如寇仇”。贛、粵、皖、湘四省都督聯名強烈要求袁世凱取消借款合同。

5月2日,袁世凱給國會諮文,硬說借款早在上年經參議院透過。實際上,上年12月27日,參議院僅聽取了周學熙關於借款會議經過的口頭報告,並沒有透過。袁在諮文末尾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