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蘋果公司和蘋果電腦,因為我創造了蘋果Ⅱ電腦和麥金託什機。但除了這些,我最關心的就是促成蘋果教育基金(Apple Education Foundation)的創立。我提出了這個看似有點瘋狂的想法,緊接著根據這個想法建立了一個名叫‘孩子不能等’(The Kids Can’t Wait)的專案。按照這個專案,我們想辦法給美國的每一所學校都贈送一臺電腦,後來專案的實施情況是,加利福尼亞州的每一所學校都得到了一臺我們贈送的電腦,總共大約是1萬臺。
“我把研發電腦和培養人才兩個專案結合了起來,帶領著為數不多的電腦‘天才’一方面創造電腦奇蹟,另一方面關注教育事業。”
4 告別“蘋果”(15)
史蒂夫還去了斯坦福大學的圖書館,在那裡細細檢視生物化學和DNA重組方面的研究成果,他想了解在灣區除了電腦產業以外的其他迅速發展的產業。他以前曾經會見過斯坦福大學的一位生物化學家,他就是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保羅?伯格(Paul Berg),那次見面還是一年前在為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密特朗舉行的宴會上。這次史蒂夫打電話給伯格,邀請他一起吃午飯,並順便詢問他幾個問題。就這樣,史蒂夫和伯格在斯坦福大學附近的一家咖啡廳見了面,並談了很長時間。
“他向我介紹他們正在研究人類基因修復專案,”史蒂夫說,“實際上,基因修復專案的研究規則性很強,要求精確無誤,有點像電腦科學中的一些思想概念。”
“他對我說他們如何在一間陰暗潮溼的實驗室裡工作,而且一兩個星期才能作一次實驗。我問他:‘為什麼不用計算機作模擬實驗呢?用計算機作實驗不僅可以使實驗效率更高,而且以後學習微生物學的學生可以應用保羅?伯格開發的基因重組軟體進行科學研究。’他聽了我的話,眼前一亮。”
但伯格回想起那次談話時,說的和史蒂夫有點不一樣。伯格說,是史蒂夫聽完他的話眼前一亮的。這位科學家向這位年輕的創業家解釋道,現在能夠模擬實驗專案的計算機的價格還是太高,相關應用軟體也很少。“突然,史蒂夫很是興奮,因為他打算要成立一家研發這種電腦的公司,”伯格回憶說,“他跟我談話前,頭腦裡就想到要建立一家新公司了。他很年輕,也很富有,因此他要在以後的日子裡找一些事情做。這些都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史蒂夫從參與設計“藍匣子”到設計蘋果Ⅰ和蘋果Ⅱ電腦,然後是設計“麗莎”電腦,最後是麥金託什機,可以說他這一路走來自己的創造能量都有釋放的渠道,可現在他已離開蘋果公司很長時間了。在與伯格談話後,史蒂夫看到了希望,他的創造激情又重新被點燃了。他要研發一種新產品,一種新機器。他要全身心地投入,努力地去開拓一條新的路。
8月底,正當史蒂夫打算以大學為市場設計一種新型電腦的時候,蘋果公司又有了新的動向,公司決定設計開發一種新型電腦,這種電腦與史蒂夫頭腦中所想的電腦不謀而合。開始時,是加塞取消了剛剛啟動的麥金託什大型機的研發計劃,轉而支援技術要求不高的小號麥金託什大型機。當1985年夏天加塞接管麥金託什機研發部後,他加大了對麥金託什機過渡型電腦的研發力度,這種型號電腦的核心基於麥金託什機研發部以前重點研發過的,後來又放棄研發的電腦—“小號麥金託什大型機”,它保留了麥金託什機的基本設計方案,只是簡單地替換了一種效能更好的代號為“68020”的晶片。小號麥金託什大型機和麥金託什大型機相比有很大的不同,麥金託什大型機效能非常好,機內所使用的晶片是經過專門定製的,這種晶片是由“麗莎”電腦的主要設計人員裡奇?佩奇設計的。當加塞取消了麥金託什大型機的設計時,佩奇有點惱火。他揚言要和他的好朋友巴德?特里布林一起離開蘋果公司,巴德?特里布林從醫學院畢業後就在原先的麥金託什機研發組裡負責麥金託什機的軟體開發,後來公司重組後,他還是負責麥金託什機的軟體開發。 txt小說上傳分享
4 告別“蘋果”(16)
當史蒂夫計劃重新創業時,特里布林就是他考慮的第一個人選。9月初,也就是美國勞動節這一天,史蒂夫向這位言語溫和的管理者提出成立一家新公司的計劃。令史蒂夫高興的是,特里布林對這個想法很感興趣。他們一起討論了這種未來大學校園裡使用的主打型號電腦—“3M”電腦,這種型號電腦顯示器的解析度可以達到100萬畫素,它的主儲存器可以達到100萬個位元組,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