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地見一見他們嗎?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這有什麼不好呢?”這個柯英是滿人,而且祖上戰功赫赫,封了世襲罔替的伯爵,所以,他根本不把田文鏡看在眼裡。他越說越氣,連罵聲都出來了,“你是個天生的周興、來俊臣!你說我是在和你過不去,你又能把老子怎麼樣?”張興仁在一旁勸道:“老柯,有話好說,不要動粗嘛。”“動粗?媽的,老子還想揍他哪!”田文鏡看著他這樣,卻不出聲地笑了:“你老兄彈劾在下的文章,我已經拜讀過了。除了幾句粗話,什麼新鮮的內容也沒有。要知道,我這個模範總督是皇上封的,不是我自己要的。彈劾我的人多了,我不怕,也在等著皇上對我的處分。今天這案子,要是你臬臺和學政都不願管,那我可就要越俎代庖出面拿人了。”張興仁知道,他這話不是嚇唬人的。便連忙站起身來說:“制臺大人,我來辦這件案子好嗎?我去宣明制臺的憲令,如能遣散他們,也就罷了。不過,今天咱們可不能提這'罷考'二字,因為明天才是考期呢,然後我們共同請旨辦理,一切全按聖上說的辦。但假如你定是不同意這樣做,那我也就只好悉聽尊便了。”田文鏡一想,這罷考可不是鬧著玩兒的呀!人家別的地方不罷考,怎麼你河南偏偏出了這種事情呢?便退讓一步說:“那好吧,就按你說的辦。不過,我還是要把話說到前頭,今在這裡帶頭鬧事的,一個叫秦鳳梧,另一個叫張熙,你斷斷不能讓他們兩個漏網。”說完他便拂袖而去。
田文鏡懷著一肚子的氣回到衙裡,一翻邸報,上面又全都是對自己的指責。他真想罵娘,可是,又一看,皇上竟然還有批示,要自己'明白回奏',他可真是傻眼了。師爺畢鎮遠笑著在一旁說:“東翁,你何必生那麼大的氣呢?您瞧這邸報上明明寫著,皇上已去了奉天,三阿哥弘時又晉升了盛郡王,怡親王允祥因病辭去了所有職務,皇上原來想讓塞思黑來河南的事也被你辭掉了,這些都是對你有利的事啊!至於那些指責你的奏摺,要讓我看,全都不值一駁。”田文鏡眼睛一亮:“什麼,什麼,你再說一遍。”“東翁,據在下看來,所有這些奏摺,都沒有抓住你的要害。你完全用不著害怕,也一概不要辯白,只寫一個謝罪的摺子就什麼也不需要說了。你可以這樣說,因為自己報效皇上心切,做事過猛,因此才得罪了讀書人,使得他們鳴鼓而攻之。其實自己的本心,是敬重讀書人的。你還要特別在辯折裡提上一句,自己是怕這些個讀書人借科舉之名結黨營私,才對他們求之過苛的。現在自己知道錯了,本來是恨鐵不成鋼,哪知卻得罪了這些孔孟之徒。總之,是一片好心,卻犯了過錯。東翁,你以為這樣說行嗎?”田文鏡知道,這確實是一篇絕妙透頂的翻案文章!因為它正迎合了雍正皇上痛恨結黨營私的需要,也就不顯山不露水地推掉了河南士子罷考的責任,還把那些彈劾自己的奏摺,全部駁倒了,不過,田文鏡還知道,在彈劾他的摺子中,明顯的有一件是出自李紱之手。自己這樣一干,無疑的就把李紱推向了絕路。自己雖和李紱政見不同,但畢竟是共過患難的。他能這麼做嗎?而且,如果出現了這種情形,國人們會不會罵他田某人下手太毒了呢?
就在這時,衙役頭兒李宏升來報說:“制臺大人,秀才們已經散了。”“那兩個帶頭鬧事的抓到沒有?”“回大人,學臺衙門沒有抓人。”田文鏡拍案而起說:“這還了得!走,看看去!”
第一百一十一回息風波書生自投案 急渡河王子上賊船
田文鏡氣鼓鼓地來到驛館,驛丞連忙跑過來說:“大人,您來得正好,王爺這兒正傳命說要派人去請您呢。”田文鏡來到弘曆門前,正要報名,就聽弘曆在裡邊笑著說:“是田文鏡嗎?進來吧。我們今天一直都在一起,鬧那些個虛套子幹什麼呢?”田文鏡走進來時,果然見張興仁和柯英都在這裡。三個人互相瞪了一眼,卻誰都沒有說話。弘曆吩咐一聲:“文鏡,你也坐下吧。河南的事情,你是事主,不管怎麼樣,總還得你發話才能作數。你們幾個在見識上可以有所不同,但卻不能這樣生分。一個省和一個國同樣,將相不和,子弟離心,哪能治理得好呢?你說我這話對也不對?”田文鏡心裡有底兒,他已經寫了辯折告上去了,此刻就用不著和他們動肝火。他乾笑一聲說:“四爺傳我來,是為了士子們罷考的事吧?我也是剛從學臺衙門那裡過來。秀才們要鬧事,衝的也不是我一人,好歹我們還是在同一條船上嘛。”張興仁立刻反唇相譏:“我從來也沒說要和田大人鬧意氣啊!我來河南不久,學臺又是個清水衙門,我怎麼敢輕易地得罪總督大人呢?河南的文氣本來就不盛,別說鼎甲了,多年來連個二甲的進士都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