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3 / 4)

小說:東京大審判 作者:博搏

專行處決山下奉文、本間雅晴引起十國駐日軍事代表團群起而攻之的教訓,說道:“事關重大,我得與各駐日軍事代表團團長磋商磋商,以統一認識,求得他們的支援。不過,我想過,恐怕難度比較大。”

安部說:“最高總司令的威信這麼高,相信大家會擁護的。”

麥克阿瑟苦澀地笑著,沒有吭聲。

當天下午三點,麥克阿瑟帶領薩塞蘭、基南和韋伯來到美國軍事代表團駐地,由索普打電話,將駐在一至五樓的十國駐日軍事代表團團長邀請來。麥克阿瑟、薩塞蘭與大家握手言歡,彷彿三天前那次針鋒相對的鬥爭根本不存在似的。

一陣寒暄之後,由薩塞蘭把問題提出來:

“今天邀請諸代表團團長來,想與大家磋商一件事。”他說得很巧妙,“裕仁天皇向最高總司令部提出一個要求,希望能批准他外出巡幸一次。他的目的很明確,是想為最高總司令部和各駐日軍事代表團分憂。憂,就是目前日本糧食奇缺,很多人吃不飽,尤其是鄉村,大多數人靠吃野菜和樹皮維持生活。他想一路巡幸,一路向日本人民說清楚,實際上是作檢討,造成這種糧食奇缺的局面,是因他和有關首相頭腦發熱,忘乎所以,發動侵略戰爭,鄉村青壯年人全部應徵入伍打仗,致使大部分田地荒蕪造成的。”

麥克阿瑟說:“天皇這一要求,請各代表團團長權衡利弊,是同意他巡幸好,還是不同意好。”

“不同意為好。”勒克萊馬上表明態度,“是的,日本糧食奇缺,東京一些群眾團體還準備舉行反飢餓遊行示威。但是,天皇巡幸,作幾句檢討,這種緊張局面就能夠緩和?不見得!”

戈斯格羅夫說:“美國正從我們加拿大和巴西進口糧食,然後運到日本來,糧食奇缺也是暫時的。我看,透過天皇巡幸緩和糧食緊張局面沒有必要。”

布萊說:“我們都看了東久邇宮的揭發材料,天皇簡直是罪大惡極!最高總司令部不是批准不批准天皇巡幸,而是應該馬上定他為戰犯逮捕他!”

艾西特馬上接腔:“讓一個罪行累累的戰犯去巡幸,國際輿論會怎樣抨擊我們,可想而知!”

商震與迪利比揚格肩並肩地坐在一起。在這四個人發言時,他在筆記本上寫上這樣一句話:“真正的目的是美國有意包庇天皇過關,從而利用天皇的威信貫徹美國的主張。”他趁在場的四位美國人沒注意,悄悄撕下來遞給迪利比揚格。迪利比揚格在筆記本上寫上四個字:“很有啟發。”也悄悄撕下來遞給商震。

迪利比揚格思維敏捷,馬上發言:“我同意四位將軍的意見。日本糧食緊張局面,實在沒有必要利用一個罪惡滔天的人去巡幸,去作幾句檢討來緩和。恕我直言,讓天皇巡幸的真正目的不在這裡。”

大家一驚。房間裡的氣氛在這一驚中變得緊張起來。

麥克阿瑟的心臟一陣急跳,但卻故作鎮靜:“請問迪利比揚格先生!真正的目的是什麼?”

“我自然會說。”迪利比揚格從容不迫,“真正的目的,是認為要穩定日本局勢、用一種新的政治模式改造日本、順利地審判日本戰犯。少不了天皇的威信。換句話說,想利用天皇的威信來實現上述計劃。這也是至今沒有逮捕天皇的真正原因。”

艾西特說:“難道把天皇處死了,會造成天下大亂!我就不相信他具有這種不可估量的存在價值。”

大家都聽得認真極了。聽過以後,彷彿用陳香薰著洗了個澡,渾身舒服透了。接著,又一齊默默地看著迪利比揚格,似乎想在他身上尋找著什麼,發現著什麼,肯定著什麼,糾正著什麼。

麥克阿瑟有自己的性格,一種商標一樣的固定性格。他像是急匆匆地從抽象世界逃開,回到了現實。他沉思一會,乾脆表明自己的觀點:“一位德高望重的日本政界元老曾對我說過一段發人深省的話。他說,天皇的確是罪大惡極,即使把他處死,也是死有餘辜。但是,如果最高總司令部和國際法庭把天皇作為戰犯處死,勢必給日本帶來嚴重的政治混亂,甚至會造成分裂,日本一批極左思潮人物,一定會聯合日本共產黨發動游擊戰爭。一旦出現這種局面,駐日同盟軍即使增加到一百萬,行政官員即使增加到三十萬,也難於控制日本的局面。我反覆琢磨過這段話,並非危言聳聽。”

麥克阿瑟以沉靜而帶有思索性的目光,瞄向迪利比揚格。那目光好像在說:“你很有政治頭腦。”他沉思片刻,說道:

“我同意迪利比揚格將軍的分析。是的,要想用新的政治模式改造日本,要想穩定日本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