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偉心中暗道:“當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卻全不費功夫。在廈門到處尋你父子二人,卻只聽說你得罪了官府出門避難,卻不料是躲在泉州這開元寺中,此番定要讓你去臺灣不可!”
陳永華——字復甫,福建同安人。其父陳鼎,明天啟時十九歲即考中舉人。甲申之變後回鄉躬耕,永曆二年(1648),鄭成功攻克同安;授陳鼎為教諭。後清軍攻陷同安,陳鼎在明倫堂自縊。清軍人城後,陳永華出逃。此時下決心棄儒生業,以究心天下事為己任;當時鄭成功佔據廈門,圖謀恢復明朝江山,於是延攬天下士子。兵部侍郎王忠孝推薦陳永華,鄭成功與他談論時事,終日不倦,並且高興地說:“復甫,你是當今的臥龍先生”。不久授予參軍,並以賓禮相待。
陳永華為人沉穩靜穆,不善於言談。但如果議論時局形勢,卻慷慨雄談,悉中肯要。遇事果斷有見識力,定計決疑,瞭如指掌,不為其他人所動。與人交往,誠字為先。平時布衣蔬飯,隨意淡如。
1664年,金門、廈門丟失,陳永華隨鄭經回到臺灣。第二年,晉升勇衛,並加監軍御史之職。陳永華親自考察臺灣南北各社,弄清開墾情況,回來後頒佈屯田制度,進行屯田墾殖。土地剛開墾時就一年三熟,不僅戍守之兵,而且當地居民都可以豐衣足食。在農閒時候又進行軍事操練,所以人人都有勇知方,先公而後私。
鄭經剛到臺灣時,一切初建,制度簡陋,陳永華就一一助他建立起來。先是築圍牆柵欄,建起衙署辦公;然後教工匠燒瓦技術,砍伐樹木建起房屋,以作為民居。並將都城中部分為東安、西定、寧南、鎮北四個區,區設首領,管理事務。都城周圍設34裡,裡分幾個社,社設定鄉長。在社中,十戶為一牌,設一牌首;十牌為一甲,設一甲首;十甲為一保,設一保長,管理戶籍之事。在一切健全後,陳永華勸農桑,禁淫賭,詰盜賊,於是地無遊民,田野漸拓。他還教人們在高地種植甘蔗,用來榨糖,然後販賣到國外,每年能賺幾十萬銀兩。
教人們在沿海曬鹽,不但充實了府庫,還資助了百姓。當時,福建、廣東的很多人都蜂擁而至,每年達好幾萬人。鄭成功以嚴治理,而陳永華以寬持之,他至臺後不久臺灣就繁盛起來。
張偉一至明末,心中念茲在茲的便是這被鄭成功尊為“當世臥龍”的陳永華,數度派人去廈門尋訪,卻一直找不到其人蹤跡,想不到此次在泉州偶然間的閒逛居然讓他遇到了當世的大材,當下心中狂喜,表面上卻不是露聲色,只是暗中吩咐人去準備,自已卻與陳氏父子閒聊起來,他生性隨和愛笑,又是見多識廣之人,雖然在陳氏父子眼中文氣不足,不過到也不令人生厭,於是三人談談說說,漸漸的天色暗將起來。
那陳鼎眼見得要到掌燈時分,張偉與兒子卻還是談笑甚歡,不禁為難道:“志華賢侄,你看,這天色已晚……”
張偉笑道:“陳世叔,我與復甫兄一見如故,我已令下整治了酒菜,想借寶地與兩位小飲幾杯,不知道世叔意下如何?”
還未等陳鼎表態,陳永華到底是少年心性,當下便雀躍道:“如此甚好,我卻也不捨志華兄就此離去,我們借酒助興,再談上一談最好。”
想了一下,陳永華又道:“志華兄,我父子雖逃難至此,但亦不至請不起酒菜,還是讓小弟做東吧。”
“不不,原是我孟浪打擾,怎可再讓兩位破費?且下人們已去整治了,便依了我這一次,若下回再聚,一定讓復甫你做東。”
陳鼎幾次三番欲開口讓張偉離開,但眼見兒子與此人語笑歡然,甚是投機。只得嘆一口氣,也自去吩咐下人陳福準備碗筷,只盼此人酒宴過後,便會離去。
張偉帶來的G4特工們如穿花蝴蝶一般在房內來回穿梭,各自從漆金食盒內端出整治好的酒菜,陳氏父子雖都是舉人,家境也頗豐實,但哪有見過人隨便一呼,便使喚十餘名壯漢整治出如此豐盛的一桌酒席?當下兩人暗暗心驚,均暗想:“此人定是豪富貴戚之家,方能有如此排場。”
陳永華見菜仍是上個不停,便向張偉說道:“志華兄,我們三人卻如何能吃的下這麼許多?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兄需知民間疾苦,不可太過奢靡。”
張偉微微一笑,暗想:“此番馬屁拍在馬腳上,這人果真是個做大事的人。不為美食所誘,不懼得罪豪富,不隱心中所思,雖是年輕,若不是我比他多了幾百年的見識,還當真不如他。”
乃向陳永華展顏笑道:“若吃不完,讓我這些隨從們帶了回去宵夜,總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