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發生爆炸性事件的可能性。促使能源供應產生混亂使潛在的敵人感到不安的吸引力,幾乎同對石油輸入國用武力去保護石油補給的誘惑力一樣大。
要想預知最大的戰爭危險在何處,顯然靠從最近發生的事件得出的推斷,是不可能提供簡單明瞭的答案。談論中的事件不是時間或空間上的偶然事件。把戰爭的爆發當作客觀現象,並研究與之相關的環境,這樣做將有助於理解和判斷潛在危險。顯然,採用這種做法時必須把戰爭的頻度作為一個重要的因素來衡量。從死亡人數看,戰爭對人類似乎沒有任何意義。於是引起了這樣一個問題,即美國和蘇聯的武器潛在殺傷能力從未被利用過,而且它可能造成的結果也不能用先前的看法去推測。長崎和廣島投下的炸彈是現今武器的微小原型。除了互相投擲核武器的前景外,其它一切都變得微不足道了。作為最後的手段,其它戰爭的意義僅在於它們不是增加就是減少這種發狂的可能性。因此,有些戰爭對於整個人類實際上可能具有人性的真正價值。假如北約和華約的利益間的一場區域性衝突使全面對抗得以避免,它就可能避免數以億計人死亡的恐怖前景。其條件是一方或另一方不尋求報復或試圖調整均勢以利己方。這在開始時是無法判斷的,因此從逐步升級的明顯危險來看,最好還是將慎重的和解作為最安全的行為。
把每一場戰爭的爆發都作為大國競爭的機會並介入與已無關的小衝突使對方不安,這是政治性不強的軍事競爭中由來已久的一種策略。由於經濟和技術上的進展,競爭實際上變成了兩家壟斷,使較量中出現了雙方對立的極不穩定的局面。雖然從政治制度上看,根據美國和英國的樣子,兩黨制被認為是穩定的,但是,當得失在此一舉時,真正的雙方對立就絕無妥協的餘地。美國的政體實際上更象是有50個黨派。在英國,第三黨不管爭取入閣選舉的情況如何仍採取中間立場,這個實際的威脅使英國政界仍保持著一定程度的中立趨勢。在軍事方面,由於經濟的發展和政治的變革,使日本、歐洲、中國、印度以及中東、非洲和拉美國家有了更強的實力。所以,隨著實力更廣泛的擴大,可能又要重新對戰爭施加曾經使歐洲文明從烏德勒支條約簽訂到1914年得以保持的限制。雙方為尋求對世界最大範圍統治權而進行的競爭,必然會促使在意識形態上走極端。假若繼續得到效忠的代價非常高,那麼每個競爭者都會指望最大限度地增加可以藉助於其僕從國的可靠性。每個競爭者透過象他們的對手那樣提供一個政治講壇,擴大了其能夠吸引追隨者的可能的地理範圍,但卻減少了可以藉助於他們的可靠性。採取極端的政治立場會縮小號召力的範圍,但能確保很大一部分領域裡會有可靠的追隨者。提倡用共同的努力集中的解決貧困問題,一般說來對那些陷於困境的國家有吸引力,而擁護自由放任主要對那些貿易狀況目前看好的那些國家有號召力。這種可靠的追隨國一旦承擔義務,就能以較小的代價用誘餌、讓步或武力保持住。這種極端做法的趨勢確實有一線希望,因為它為持溫和觀點的新參加國開闢了一個在敵對雙方之間左右逢源、令其側目相看、甚至可能高度重視的中間地區。
爆發點
無論我們在概括的抽象中可能斗膽作什麼樣的預言,世界上主要危險區仍是北歐平原、西南亞的油田及石油運輸通道和歐亞大陸東翼的阿穆爾(黑龍江)低地和亞述。這些地區裡大國彼此挨著易受攻擊的領土或資源,因而感到威脅很大,它們對現實的或想象的危險都會作出強烈的反應。顯然還有其它許多摩擦地區,那裡現實的或將發生的戰鬥都可能導致全球衝突。但是,這些地區中沒有一個對主要核心國家的安寧或自尊形成十分直接的侵害,因此不會造成互相使用核火力交戰的直接對峙局面。
從目前的現狀來看,對實行優勢核武器戰略的態度正處於危險的變動之中。美國認為俄國已取得優勢,因此美國關於以軍備大致均衡為基礎相互確保摧毀這個心照不宣協定的概念陷入了混亂。掌握決定性看法的權威人士認為,俄國的大威力高精度導彈數量的增加,能夠摧毀大部分民兵式導彈發射井,因而破壞美國實施第二次打擊的能力。他們認為,向大決戰升級的裂口正在擴大。對於蘇聯成功地實施先發制人的打擊,用多彈頭分導式導彈一舉摧毀美國大部分核力量的憂懼增強了。
蘇聯人堅持說,均勢是他們的目標。蘇聯的專家們對於來一次乾淨利落的外科手術以及有價值的東西能儲存下來的論調,嗤之以鼻。這種認識以及在放射性煙雲的包圍中死亡的前景,在一些人看來是充分的威懾因素。美國國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