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的話,又像一個巨大的瀑布向他傾倒下來。
他的頭腦一下似乎清醒了許多。
他立即坐了起來,摸了摸光光的腦袋,自言自語地說:“是啊,29軍在前線與日寇殺鬥,華北當局已發表宣言,誓與國土共存亡,中共又發出了通電,還有西安事變……如果這個時候還不抗日,華北再出現個滿洲國……那,那我必將遭到全國民眾的痛罵,局勢將再也不可收拾,國民黨,我的政權也就……娘希匹!
當斷不斷,必有大患,不能再猶豫了!
“
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蔣介石的思路清楚了許多,他反而瞌睡起來,不久便呼呼大睡了。
第二天是7月17日,軍政要員、各黨派負責人、社會名流、大學校長、教授及各方面的學術界代表聚集在廬山談話會會場。
會場佈置得莊嚴肅穆,主席臺兩邊分別寫著“養天地正氣”和“做古今完人”十個大字。
這天,蔣介石在廬山進行了一次演講。
他的演講雖然仍對日本帝國主義抱有幻想,消極被動,但卻明確表示了抗日態度。
他說:“盧溝橋事件能否不擴大為中日戰爭,全繫於日本政府的態度。
和平希望繼續之關鍵,全繫於日本軍隊之行動。
在和平根本絕望之前一秒鐘,我們還是希望和平的,希望用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盧事的解決。
但是,我們的立場有較為明顯的四點:一、任何解決,不得侵犯中國主權與領土之完整。
二、冀察行政組織,不容任何不合法之改變。
三、中央政府所派地方官吏,如冀察政務委員長宋哲元等,不能任人要求撤換。
四、第29軍現在所駐地區,不能受任何約束。
這四點立場是弱國外交最低限度。“
他還說:“如果戰端一開,那就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的決心。”
廬山談話會後,蔣介石下山回南京召開了國防會議。
中共方面周恩來、朱德和葉劍英也出席了會議。
會上,軍政部長何應欽又把那套中國打不過日本的悲觀論調搬到桌面上來,並且更理論化和系統化了。
周恩來批駁說:“日本是一個強大的帝國主義國家,這是它發動侵略戰爭的主要條件。
但是日本比較小,先天不足,人力、軍力、財力和物力都缺乏。
更重要的一點是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戰爭具有退步性和野蠻性,它雖然和法西斯國家相勾結,但失道寡助,不會得到國際上的援助。
中國的確是一個弱國,無論軍事力量、經濟力量和政治組織力量各方面都不如日本。
可是中國是個大國,地大、物博、人多、兵多,可以進行長期戰爭。
中國進行的是反對侵略的正義戰爭,得道多助。
中國已經受到並且還要受到國際上廣大國家的援助,這和日本恰恰相反。
因此,對抗戰前途的悲觀情緒是沒有理由的,也是沒有根據的。
困難是可以解決的。
堅持長期全面抗戰,是可以獲得勝利的。“
朱德接著也發表了十分精彩的講話。
他說:“戰爭雙方總是有強有弱,不會等到勢均力敵才進行戰爭,重要的是戰爭的性質。”
16。盧溝夜月月色昏(7)
“日本對中國的侵略,一貫採取的是逐步蠶食的政策。
和這種政策相適應的,在戰略上便採取速戰速決的殲滅戰方針……針對敵人速戰速決的戰略方針,要利用我有利條件,以空間換取時間,進行持久的消耗戰,勝利一定是我們的。“
朱德講完後,會場上再次響起熱烈的掌聲。
這次國防會議雖然受到親日派的干擾,但大部分將領堅持抗戰,會議開得是成功的。
會議決定以軍事委員會為抗戰最高統帥部,推蔣介石為陸海空軍大元帥,不另設大本營。
會議還決定了基本戰略:利用我優勢之人力與廣大國土,打持久消耗戰。
即一面消耗敵人,一面培養戰力;俟機轉移攻勢,擊破敵人,爭取最後勝利。
隨戰況轉移,戰爭劃分為三個時期:第一個作戰時期為守勢時期;第二個作戰時期為持久消耗時期;第三個作戰時期為反攻時期。
8月20日,南京政府軍事委員會頒佈了中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