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任性、有依賴心的小孩,在日常生活中時好時壞,反覆無常。父母需要有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同時要有耐心、毅力、信心,不能表現出無可奈何、唉聲嘆氣的模樣,另外還要制定有效措施,堅定不移地執行。
人非草木,孩子的可塑性很大,只要能根據孩子各自的特點,教導有方,“成龍”“成鳳”的願望也能實現。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早在1927年就提出:“凡孩子自己能夠做的,就應該讓他自己做;凡孩子自己能夠想的,應該讓他自己想。”這是符合教育原則的至理名言。
有依賴心的孩子,首先是嬌氣,所以有很多事情都不會做。父母發現孩子過分依賴時,就要採取行動對孩子進行教育,但一定要耐心教導孩子做事情。
父母可從簡單的事教起,例如教孩子洗手,先把手打溼,再抹上香皂,兩手搓揉,最後用清水沖洗乾淨。開始時即使簡單的步驟也要一步一步地教。類似的事情,如刷牙、洗手帕、洗澡等都要先教步驟,也可先做示範,再讓他們親自練習。
此時,父母要有耐心,不要因為孩子動作慢或做不好而生氣地幫他完成。
我們知道,有依賴心的孩子,多數是在優裕的生活環境養成。幫孩子創造有益的生活條件,可以改變他們的依賴性。
首先要從孩子最感興趣的事做起。例如,孩子很喜歡模型,可以買飛機、輪船模型之類的材料讓他們組裝。假日外出遊玩,出發前讓孩子準備用品,在旅行過程中,自己想辦法克服遇到的困難,學會自己照顧自己。
孩子有依賴心,究其根源,就是懶惰。父母可以讓孩子在做家事中克服懶惰的心理。例如洗碗、洗菜、倒垃圾等,儘量讓孩子獨立去做。有些家事也可以讓他們跟著大人做,例如收拾房間、整理桌面等,還可以讓孩子幫忙買調味料,既加強孩子的社交能力,又可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有依賴心的孩子,大多數都是沒遇過挫折的。由於父母凡事包辦,凡事都是順利的,因此讓孩子遇到適當的挫折很重要。例如在與親友聚會時,可以舉辦一些有獎競賽的活動,刻意地製造一些困難和障礙,也可以選孩子較弱的專案,讓他們在挫折中瞭解依賴性的危害。
造成孩子依賴性強的原因,多數是家庭環境和家庭教育所致,應該讓孩子在這種環境中得以改變,家庭的各種競賽是孩子最感興趣的事情,如猜謎、唱歌、畫畫、遊戲、運動、智力等比賽,在競賽中設法讓孩子有獲勝的機會,讓孩子體會到獨立做事獲得成功的快樂。
另外還要常帶孩子參加各種活動,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例如帶孩子參加假日球賽、文藝表演、有獎徵答等活動,或帶孩子到集市、商場逛逛,到圖書館、博物館參觀,讓孩子從中理解自立的重要性,並要求孩子對自己的事情負責。
父母也應讓孩子在屬於自己的生活空間裡自由發揮。
每一個孩子都有爭強好勝的心理,父母可利用這一點,經常鼓勵孩子:“別人能做的事,你也能做。”培養孩子的自信心。父母不必要替孩子包辦一切,該放手的就放手,相信孩子的能力。
對於那些嬌生慣養的孩子,開始也許還不太習慣,做事會丟三落四,沒有規矩,父母可別著急,千萬不要替孩子去做,而應該教他們怎樣做,一旦孩子有了進步,就應及時讚美“你真棒”“我們的孩子真厲害”,讓孩子時時體會到親自做事的樂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儘可能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培養孩子自己動手的習慣。讓孩子從小事做起,幫忙做家事,在勞動中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從而使他們變得獨立。
不過在培養孩子動手能力的時候,要按照孩子的年齡、能力的發展程度對孩子提出適當的要求。能力要漸漸培養,循序漸進的教 育方法可使孩子在遇到問題時,避免感到挫折而導致自信心的喪失。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分依賴他人(3)
當孩子用自己的雙手完成許多事,他們的自信心和責任感便會增強,從而減少對父母的依賴心理。
運用特定的方法改變孩子已形成的依賴心。父母一旦發現孩子有依賴性,就必須及時地糾正。首先要了解孩子依賴心形成的原因,以此為基礎,使用特定的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的發展依賴於成年人,又獨立於成年人;也就是說父母在培養孩子方面,不能充當保姆、“作業工具”等“柺杖”性的角色,而是要當嚮導,幫助孩子增強自我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