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部分(2 / 4)

小說:最後一個道士 作者:匆匆

那是在妄想。

“人之生也,氣有清濁,性有智愚,雖大塊肇分,元精育物,富貴貧賤,壽夭妍媸,得之自然,賦以定分,皆不可移也。然道無棄物,常善救人,故當設教以誘之,垂法以訓之,使啟迪昏蒙,恭悟真正,琢玉成器,披沙得金,斯之謂矣。”由此可見,在頗具命定論色彩的大框架下,道教的“設教”、“垂法”就是要引導人將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大道之中,以實現生命的超越。

““清濁之氣生育萬物,世人若求長生之道,煉陰為陽,煉凡成聖,皆因清自濁之所生,動因靜之所起。清濁者,道之別名也。學仙之人,能堅守於至道,一切萬物自然歸之。”由於人的生命是由稟道受氣而來的,能堅守至道就意味著可以得道而長生,因此,就生命的發展趨向而言,應當是由道出發而復歸於道的過程,或曰自無而顯有又攝跡還本復歸於無的過程。

人之受生,稟道為本,所稟之性,無雜無塵,故云正也。既生之後,其正遷訛,染習世塵,淪迷俗境,正道乃喪,邪幻日侵,老君戒雲:修道之士,當須息累欲之機,歸靜篤之趣,乃可致虛極之道爾。

這就是說,人的生命以稟道為本,但人所本有的無雜無塵的道性卻並不與人性完全同一,因為人出生之後,就受沉重的**的支配而落入“染習世塵,淪迷俗境”之中,使“正道乃喪”。而由於本來清靜的道性隱潛於人性之中,是人的本有之性,因此,人透過修道又可以重歸於無雜無塵的“虛極之道”,以實現生命的本真,完成真正的人生。所以道家才有“人能歸於根本,是謂調復性命之道”!

過了這一關,查文斌的十年陽壽對於他來講,還重要嗎?他能否得道,並不是看他能否破了多少煞,超了多少度,而是他的心是不是還真的活著。一本《如意冊》,區區七十二個字,真能得道,那天上的神仙們都應該住不下啦!

第二百四十九章:退

臺階上,他們三人在爬了好高之後,依舊沒有看見半點亮光,沒有亮光意味著他們沒有出去的希望,難道真的要追隨他而去,跳下這不知深淺的黑淵嗎?

如果說真讓這三兄弟跳,他們也是可以義無反顧的,可查文斌說了,那是一條不知生死的路,這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路,是他在為他們尋找的路。

坐在地上,三人都有些頹廢,無盡的黑暗是會迅速磨滅一個人的意志的。

低著頭,超子看著腳下的臺階,人有些渙散,精神處於極度萎靡的狀態:“我不想再走了,你們兩個的意思呢?”

大山一直以來是聽從他們的,他抬頭看看卓雄,又看看超子,然後也垂下了自己的腦袋,自問張飛雖然英雄無比,但此刻一樣的有力沒有地方使。

卓雄靠在裡邊的牆壁上,同樣的手無舉措,這不是一道選擇題或者判斷題那麼看起來簡單,面對生與死的抉擇,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像查文斌看得那麼坦然。天下修道之人何其之多,會抓個鬼,會寫個符的那也是一抓一大把,但真正看明白的又能有幾人?不然也就不會有本書的書名《最後一個道士》這一說法了。

卓雄的腦子有些空,他也不想繼續了,就這般隨了查文斌去,又何嘗不好,勇敢的面對死亡總比茫然的死去要好得多。有些混亂,他想讓自己清醒一點,於是便把自己的後腦勺往靠著的石壁上敲,這是一種減壓的方式。

“咚!”,當卓雄的後腦勺與石壁親密接觸的時候,發出這麼一聲,只是他自己還沒有在意,“咚!”又是一聲,當第三聲傳來時,所有人一下子都有反應過來了:這石壁是空心的!

超子單手撐著臺階,身子一躍而起,喊道:“瞎子,你後面好像有情況!”

反拿著匕首的刃,用刀柄細細敲來,很快他們便發現這空心的大致範圍剛好跟一扇門的空間差不多。

有回聲,這就代表著後面有空間,有空間,就意味著他們很有可能已經找到了出去的路,這是一個讓三人有些振奮的訊息。

大山對著自己的手掌各“呸”了兩下,然後吼了一聲:“你們讓開,讓我來!”

“轟”,一個人形坦克爆發出最大的馬力,直直的砸向了那石壁,除了有些震的發麻的手掌之外,整座石壁並沒有任何變形的跡象,顯然,這岩石的牢固程度,超過了他們的想象。

這一趟出來,都是自己籌備的物資,可沒有什麼高爆炸藥之類的高科技玩意作為支撐,現在他們手上有的僅僅是兩柄比殺豬刀高階一點的匕首。用這玩意,妄圖砸穿石壁,恐怕刀劍上那點鋼全部磨光,也只能被掏出兩個白點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