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何種自由舉措,全都是為了公司的發展,說到底,也是為了員工和社會的福祉。松下說,公司既然是大家的,就應該由大家來維護。只有毫不保留地提出不滿和建議,才能獲得人和。而提案,尤其是充分的、來自不同方面的提案,正是事業成功的重要途徑。
微軟公司主席和首席軟體設計師比爾?蓋茨也鼓勵員工暢所欲言,對公司的發展,存在的問題,甚至上司的缺點,毫無保留地提出批評、建議或提案。他說:“如果人人都能提出建議,就說明人人都在關心公司,公司才會有前途。”
通用電氣執行長傑克?韋爾奇認為,下屬遵從上級命令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只有準確地執行上級指示,公司的經營工作才能順利進行。但這並不等於盲目地遵從上級的命令,如果完全沒有彈性地服從命令,只會使經營陷入僵化。他鼓勵員工為企業發展諫言獻策,並創造性地工作。他的這一做法,使管理工作多了快樂,少了煩惱;人際關係也多了和諧,少了矛盾;上下級之間多了溝通,少了隔閡;公司與員工之間多了理解,少了對抗……
走出孤獨,還須學會化解牢騷
鮑威爾曾說過,“發號施令總是孤獨的”。伴隨著身居高位的喜悅而來的,還有一些很難做出的決定。當你的決定可能使一些人的生命或你的單位陷入險境時,你也會感到深深的焦慮。
孤獨是不可避免的,但孤獨應該被抵消。清晰明白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危機出現時,領導者必須很明白地說明事情將要如何發展,這實際上是在描繪事後他將面對的情景。描繪這種情景的過程不僅闡明瞭領導者的想法,同時也鞏固了他作為領導者的地位,當慶祝勝利或者承認失敗的時刻來臨時,整個單位就更有可能緊密地團結在領導者的周圍。
學會化解員工的牢騷,在現實生活中全才的管理者如鳳毛麟角,而成功的管理者卻隨處可見。由此我們不難推知,管理者事實上也並不都是全才。他們之所以獲得成功,完全是基於優秀的品格和出色的協調控制能力。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戒律10.員工要敢於說真話,領導要鼓勵員工說出心裡話(4)
“我們雖然是同事,但也是人,怎麼能動不動就加班,連個慰問都沒有?年終獎金也沒幾文。”老王要去找總經理抗爭。
老王出發之前,義憤填膺地對同事說,“我要好好訓訓那個自以為是的總經理。”
“我是老王”,老王對總經理的秘書說,“我約好的。”
“是的、是的,總經理在等你,不過不巧,有位同事臨時有急事進去,麻煩您稍等一下。”秘書客氣地把老王帶到會客室,請老王坐,又堆上一臉笑,“你是喝咖啡還是喝茶?”
“我什麼都不喝。”老王小心地坐在大沙發上。
“總經理特別交代,如果您喝茶,一定要泡上好的凍頂。”
“那就茶吧!”不一會兒,秘書小姐端進連著托盤的蓋碗茶,又送上一碟小點心:“您慢用,總經理馬上出來。”
“我是老王”,老王接過茶,抬頭盯著秘書小姐,“你沒弄錯吧!我是同事老王。”
“當然沒弄錯,你是公司的*,老同事了,總經理常說你們最辛苦了,一般加班到九點,你們得忙到十點,實在心裡過意不去。”
正說著,總經理已經大跨步地走出來,跟老王握手:“聽說您有急事?”
“也……也……也,其實也沒什麼,幾位同事叫我來看看您……?”不知為什麼,老王憋的那一肚子不吐不快的怨氣,一下子全不見了。臨走,還不斷對總經理說:“您辛苦、您辛苦,大家都辛苦,打擾了!”
看看總經理還沒出現,已經把問題化解了一大半,不是嗎?碰上正激動的老王,與其一見面就不高興,何不請他坐,讓他先冷靜一下?他如果有怨言,覺得不被尊重,何不為他奉上茶點,待為上賓,使他受寵若驚?人都要面子,也都要情。你先把對方的面子做足了,再狠的人,他會為你留點面子。更重要的,是當你遇到實力比你差得非常遠的對手時,如果你硬是高高在上,由於他沒有“談的籌碼”,往往會流於意氣之爭,作困獸之鬥。所以大黨遇到小黨,即使可以一面倒地表決透過,也會先溝通。能夠“協議透過”的事,何必“以大吃小”呢?而且當弱小的知道根本沒法產生影響力的時候,就難免採取非常的手段,跳上臺,砸議事槌、摔麥克風。
記住,牢騷是改變不合理現狀的催化劑。牢騷雖然並不是正確的,但認真對待牢騷是不會出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