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算自己定製的制度如何的高效完美,到最後,還是要看最終的執行人如何執行下去。
一些所謂的制度,最多也就是讓那些企圖破壞規矩的人,多上一些顧慮而已。
經過一番權衡之後,劉宏遂將這個衙門命名為文選司,並在其之上,增加了一個皇室監察司,由後宮派出專人,負責科舉當中的考題發放以及場地維護。
很快,劉宏與內閣經過一番討論與研究之後,在八月一日這一天,正式頒佈了關於科舉與建設軍事學院的事情。
並決定,於建寧十年的三月,開始正式推行科舉取士制度。
訊息一出,頓時引得天下學子的一片沸騰,尤其是那些出身低微的學員,更是興奮的手舞足蹈起來。
儘管有著一些大家族的子弟,對這個科舉制度表達了不滿,可是他們的不滿在萬千學子面前,卻是濺不起一丁點兒的浪花。
再者,天子雖然正式推行了科舉制度,但卻並未廢除察舉制,那些世家子弟,仍舊可以透過舉薦進入仕途,無非就是需要到三所學院當中進行學習罷了。
與此同時,樞密院與御林營也開始為著籌建海軍、陸軍的軍官學院,開始忙碌了起來。
與此同時,遠在世界另一端的羅馬,也陷入了一片忙碌之中。
不同於大漢忙著興建改革,羅馬這邊各個行省的貴族官員們,卻是忙著揮舞著手中的金幣,購買著大漢的絲綢、瓷器、茶葉與各種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