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7章 興科舉(1 / 2)

對於劉宏而言,教育是關乎於整個國家和民族根本的大事,他不會允許任何人將手伸進去。

仔細看完內閣呈送上來的關於教育建設的奏呈之後,劉宏也開始暗自思索起來。

自劉宏登基之初,他就給自己定下了一個目標,改革發展、推行科舉,然後使大漢的榮光散播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而今,各項改革基本已經完成,大漢的軍權也完全掌握到了自己的手中,教育的普及也穩步前行。

再加上,這些年每年一度的考核,已經成為了朝廷和天下學子公認的一種取材手段,科舉一事已經是水到渠成了。

思索片刻之後,劉宏取來紙筆,開始書寫起了關於科舉的一些章程與規定。

例如在過去,一個學子,在考核之時,只有在文章合格之後,才能夠進一步接受其他學科的考核,然後朝廷再依照其他學科的成績,進行相對應的任命。

而今,劉宏卻對這一方式,進行了拆分,文章考核由過去的必備專案,成為了一個單獨專案。

文章寫的好的,也可以做官,但只能做一些文學類與教育類的職務。

其餘的工、農、醫、建築、水利等依舊如過去一樣,依照學子的考核成績,進行分配。

不同於後世的科舉八股取仕,劉宏所制定的科舉,只是在原有分類考核的制度上,進行了規範化與正式化,將科舉定性為大漢的主要取材手段。

至於之前與考核並存的察舉制,劉宏也並未撤銷,而是進行了限制,各級官員仍舊可以向朝廷推薦人才,但是這些被推薦的人,必須進入三所學院進行學習,待成績合格之後,才能進行任命。

當然,有文舉,自然也要有武舉,如今的大漢,是文武並驅的狀態,朝野內外,文官和讀書人的地位高,可是武將和習武之人的地位也不低。

他可不想因為科舉,搞得大漢的人們,變成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書呆子。

對於武舉,相對來說就比較簡單了,除去身體素質和軍事謀略之外,最主要的就是搞好政治思想即可。

不過,不同於文舉的從民間選拔,武舉最好還是要從自己人當中舉行才好。

依照劉宏的設想,首先就是要先行建設幾所軍事學院,對那些學員進行一段時間的教育,然後在進行考核選拔,這樣才能保質保量,維持軍隊的整體穩定。

想到這裡,劉宏命張讓取來了一份大漢的輿圖,開始圈定軍事學院的修建地址。

如今,隨著航海業的發展,大漢的軍隊也逐漸發展出了陸軍與海軍兩支部隊。

雖然目前大漢仍舊是以陸軍為主,但是未來卻還是需要以海軍為主的。

隨後,劉宏相繼圈出了東萊、陰山以及日南這三個沿海城市,作為海軍學院的建設地址,每個學院每期的學員名額,為一萬人。

至於陸軍學院,劉宏經過一番思索之後,分別定在了金城、長沙以及燕趙(保定)這三個城市。

隨後,劉宏扭頭將關於文舉與武舉的章程,遞給了一旁的張讓:“去,讓內閣擬個具體的章程出來,然後昭告天下!!”

“喏!!”

張讓恭敬的接過兩份章程,而後躬身退了出去。

接到劉宏傳令的幾位閣臣,在看到天子關於文舉與武舉的章程之後,倒也沒有多說說什麼。

自從人們都習慣了考核制度跟御林營的存在之後,他們就知道,這兩件事情,早晚會被提上日程,而且還是不可逆轉的那種。

畢竟這是涉及到全天下文人與武人利益的事情,任何人也不敢唱反調。

如何能夠在這兩件事情之中,為自己謀取更多的利益,才是他們應該思索的事情。

軍事學院和武舉,內閣插不上手,但是科舉的話,總需要一個相應的組織衙門和考官吧?

畢竟這可是面向整個大漢數十萬乃至上百萬學子的大事,其中的利益之大,可想而知。

隨後,經過內閣幾位閣臣的商議,同意了天子大興文武科舉的章程,並同時附加了一條決議,那就是增設一個獨立於六部之外,專管科舉的衙門,並且掛名於內閣之下,由六位閣臣,輪番擔任科舉衙門的主官。

對於內閣的這份提議,劉宏認真考慮了一下。

雖說這樣一來,會增加內閣的權重,但也能在最大程度上,增強朝廷對地方的掌控力。

當了大漢天子這麼多年,劉宏也明白了一件事,一個政權的穩固,從來都不在制度,而在於執行的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