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皇上、皇后。願皇上皇后安康萬福。”少女很有規矩的行禮。
“你姓孟?”予灃道,“刑部尚書孟啟泰是你何人?”
“回皇上,正是家父。”孟皎一雙眼睛顧盼飛揚,恰如星子。
“論起來,該是皇帝你的表妹了。”朱宜修見帝后和諧,感情融洽,笑道,“別站著說話,快都坐下。”
“太后,晉王來請安了。”江福海進來稟告道。
“趕巧兒了,人來得倒齊全,快傳!”朱宜修忙道。
“兒臣給母后請安,給皇兄請安,見過皇后。”今年十七歲的予濤正是英氣煥發的俊俏少年郎。他受封晉王,又是皇上親弟,眼看到了該張羅婚事的年紀,京中各家公侯府第無一不使勁解數想攀上這門婚事。
“四弟還漏了一個人。”予灃指指孟皎,道,“這是孟尚書的千金。”
予濤也知道孟家的關係,“哦”了一聲,舉手道,“孟小姐。”
“臣女見過晉王,晉王萬福。”孟皎的動作絲毫沒有扭捏,很是大方。
予灃見朱宜修看弟弟和孟氏的眼神,心中瞭然,推波助瀾道,“錯了,按輩分你該管人家叫表妹。”
予濤看向朱宜修,朱宜修含笑不語,孟皎見冷場了,不禁有些侷促,道,“臣女不敢當。”
“表妹!”予濤從善如流做了個揖,逗得朱宜修和予灃夫婦笑起來,孟皎臉蛋通紅,還禮道,“表兄……”
“好了好了,別互相施禮了。哀家眼睛都花了,快坐下。”朱宜修道。
帝后對視一眼,心照不宣。太后這是想做媒了,孟氏和予濤看著的確是一對璧人,真能成就好事也算佳話。
“近些天又去了哪裡?哀家可聽說你現在是到處跑,不務正業。”朱宜修嗔道,“眼瞅著你大姐姐在南詔生了一兒一女,淑和、溫儀也相繼出嫁,只剩下慶善過兩年也到了指婚的年紀。皇子中就你還是一個人,依哀家看該給你找個媳婦管管了……”
“母后,兒臣還小呢。再說一旦成親也不能想去哪兒就去哪兒了,兒臣不想這麼早就被人管。還請母后再容兒臣自在兩年吧。”予濤求饒道,順便看向了兄長求助,後者裝作沒看到挪開臉。
“給你找個會武的姑娘,和你一道遊山玩水豈不更好,還有人照顧你呢。”朱宜修對次子笑道。
“京中的名門閨秀個個都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多走幾步路就累著要歇息。兒臣不想要這樣的累贅。”予濤不屑道,“要是真有這樣的女子,兒臣倒想見見。”
“阿皎,你聽聽。”朱宜修看向孟皎,轉頭對予濤,道,“你是井底之蛙,不曉得天下的女子並非都是一個樣子的。阿皎的劍法是左都尉親授,你未必是她的對手哩。”
予濤一聽立刻來了興致,道,“看孟表妹芊芊弱質,還會劍術?”
“回晉王,臣女隨叔父學了些皮毛而已,太后過獎了。”孟皎莞爾一笑。
“哀家年紀大了,精神頭也短。老四你就代哀家陪阿皎逛逛,太液池的蓮花這幾日全都開了,帶她去瞧瞧。”朱宜修哪裡看不出次子對孟皎提起了興趣,為他二人制造機會道。
予濤和孟皎離去後,朱宜修對予灃夫婦道,“看到你們夫妻和美,哀家就放心了。往後可要舉案齊眉,再不可鬧彆扭了。”
“勞母后操心,實在是兒臣的錯。”帝后起身齊齊施禮道。
景熹四年太后壽辰,今上指婚刑部尚書孟啟泰之女,孟皎為晉王妃。
史書記載,景熹帝在位四十五年,共有七子五女。其中三子一女為皇后林氏所出,嫡長子奕涵即大周第六位君主,啟昌帝。
【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