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2 / 4)

小說:一個人的工廠 作者:炒作

出來的。

19

事情在一件件地結束。我被疊加的往事趕了出來,從表面來看,我是退出來的。我們始終被事件驅趕著,我們順應著一條路。每拐一彎,每上一條新的道路,進入一扇新的門,新的生活便會覆蓋以前的生活,不知道以前的生活是被取消還是被拋在後面或是被棄遺在另一個地方。

小學、初中的讀書生活,更多的只是讀書,與父母住在一起,壓力是單方面的,我在這一階段沒有拐彎和改變的心理。我似乎從出生到上學,是一條直線路,直至1986年12月23日,我的河流突然拐了一彎。河水撞著前面的岩石,我到了石灰窯當工人。

20

十五歲半我離開了常規學校,離開了老師、校園,突然落在社會的一個熔爐中,我所在的單位全名是“鐵合金廠”,主要就是靠冶煉為主。一塊塊礦石運進來,透過電火,把各種混合物的礦石冶煉成鋼鐵之母——鐵合金。

我工作在底層,一名不能再普通的二線工人,把石灰石鍛鍊成鐵合金的原料之一——石灰。上班時間平均每天八小時,工作時間只有兩到三小時。其餘時間最好坐在那裡,我就有了許多剩餘的時間。

在工作場的一個角落裡,一間諾大的休息室, 我舒適地躺著,鼓風機、振動機、上料機、天車、火車、汽車在門外工作著,運轉著。但它們的聲音攪拌在一起,在休息室裡形成一種轟鳴,也不那麼刺耳、讓人厭煩。我們在這裡休息,巨大的噪音成為一種習慣。

白天,我們在這種轟鳴聲中說話,聊天,打賭,吵鬧。一切的計謀相比於官場,那簡直是白痴的舉動。我們開懷大笑。

工作完之後,打掉一身的灰塵,脫下汗漬衣服,換上休閒服,自我感覺成了“白領”。

我們有一種班,是晚上零點上班,第二天早上八點下班,中間有五個小時的時間休息。起初年少的五年,在這五年時間裡,是沒考慮睡覺的,看書寫東西可以打發時間,很大一部分世界名著就是在轟鳴的夜晚讀完的。有時讀得我豁然開朗,有時也更加迷惑,但更多的時間是打牌和與女徒弟逛夜晚的工廠。

晚上的工作是有情調的,鐵合金廠下轄十個分廠,聯成一大片。周邊幾公里,一個晚上也走不完。我們走在工廠的小馬路上,燈光是明亮的,或者說是慘白的,照著一行行玉蘭樹,花朵的芬芳在灰塵的味道中清晰無比。

晚上各個分廠的冶煉爐依舊運轉,不時傳來聲聲巨響,但這些聲音在夜色中猶如一朵朵小玉蘭花,只是更加增深了情調。冶煉爐巨大的電弧光,射向天空,巨大的光扇,一閃一閃。

真正的夜工廠,是一種有響動的有光的靜。

《一個人的工廠》第四節(1)

21

石灰窯。

我又一次寫下這三個字。

並不是說,是因為這兩座石灰窯不在了,我才如此反覆追憶,是因為他在我生命中承受著太多的份量。我必須用文字一次次來搬開它,消解它,我才能更好地走下去,也才能遠距離地來看這段生活。

我到石灰窯工作的那年,十五歲,初中還未畢業。就成為了湘鄉最大一家企業的工人。成為四千多名中的一份了。無論是當時還是今天,我很高興自己曾經有過那段日子。如果沒有那段灰塵攪著汗水的日子,我這三十年時間將會是枯燥的。石灰窯的十年,時間如石灰,飛揚著,落下來,十年時間,鋪墊了一層層白而又厚實的石灰。讓我感到時間與生命一樣厚重和沉穩。

當時的我,尤其是剛進石灰窯工作的前五年,我認為自己已經生活在天堂中。

痛快地勞動,與不識字的工人一起按動電鈕,一起推三輪車,一起把石灰石配上焦碳,透過煅燒,再把石灰透過振動機振出來,一切全是半自動化,人不要去拖拉石灰。但必須有人在現場監看,必須做機器的另外三分之一的事情。我們的石灰窯,每天被白色的灰塵包裹著。我們的機器一開動,整個分廠就會看見一團白色的灰塵在加厚。

我在飄飛的石灰中,空閒下來,讀數理化,讀初中未讀完的課本,讀高中。一年以後寫詩,寫自己莫明其妙的衝動,一切在完全莫明其妙中進行。五年後,我有了想法,骯髒的汙垢濺溼我的衣物,我的生活被完全打亂。我想象著另一種生活,我寫詩。我想離開石灰窯,做一個工廠的宣傳幹事或廠報的一名編輯。但那職位太神聖了,我知道自己做不到,今天也不行。

時間在我的幻想與努力中度過。我的許多詩和夢想都是在石灰窯產生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