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1 / 4)

小說:追尋商業中國 作者:風格1

。←蟲工←木橋 書←吧←

第49節:1987年時代的英雄(6)

在弗裡德曼眼裡,1988年的中國已經明顯不同於1980年,那時候自由市場上賣的幾乎全是食品,但現在,不僅有食品,還有各種服裝與小商品。在上海,一個批發市場把成包的紐扣賣給生產服裝的小型私營企業。同樣,許多村莊已經從完全依靠農業生產轉化為主要透過當地小型企業獲得大部分收入。弗裡德曼注意到,此時自由的思想也在發展,人們的談話已經涉及廣泛的話題。

在被弗裡德曼夫婦稱呼為“Steven”的香港大學教授張五常的安排下,弗裡德曼在中國有了一次“最增長見識又非常有趣的旅行”,並且在上海出席了卡託研究所的一次研討會,主題是“中國的經濟改革:問題與前景”。彼時最為關注的問題是通貨膨脹,在上海,弗裡德曼在和官方的交流中強調了自由市場經濟與私有化,以及徹底私有化的重要性,但他得到的答覆是“政治上的困難”。

在卡託研討會上弗裡德曼第一個發言,題目是《將市場運用於社會發展》。這實際上是弗裡德曼八年前在北京一個演講的翻版,不過他也並不是重複八年前所講,而是將它擴充套件,加上了對一些問題的討論。弗裡德曼在發言中說:“計劃經濟改革有利有弊,但是沒有無痛苦地將計劃經濟轉為自由市場經濟的靈丹妙藥。儘管如此,如果轉變成功,潛在的回報是巨大的,轉化過程中的代價,相比之下微乎其微。”

在上海,弗裡德曼與其他一些與會者被安排了一次上海市區的遊覽。弗裡德曼最感興趣的是購物,他問導遊如何區分個體商店和國營商店。導遊的回答很簡單:“在個體商店,他們真的想賣東西給你。在國營商店,他們無所謂,售貨員就站在那裡。”

在北京,弗裡德曼被安排對200多名經過挑選的政府官員演講,其中很多人是專程從外地趕來北京的。弗裡德曼繼續強調自由市場經濟的重要性,然後花了更多的時間討論此時中國最重要的兩個問題——通貨膨脹和雙軌制價格體系。這次活動讓弗裡德曼備受鼓舞,因為在他看來,這些問題比八年前他在北京被問及的問題更深遠、更勇敢也更具有探索性。八年前,在北京曾經有一位即將要出國的副部長問弗裡德曼在美國誰負責物資分配,這個問題讓弗裡德曼和他的太太羅斯嚇了一跳,因為在美國,無論一個人多麼不懂經濟學也不會問出這樣的問題。八年後,在上海已經有學生可以用熟練的英語向他提問了。這些學生中的不少人有弗裡德曼的中文譯本著作,有些還是英文版的。他們甚至把弗裡德曼團團圍住,並請他簽名。

BOOK。▲虹橋▲書吧▲

第50節:峻嶺與深谷之間(1)

峻嶺與深谷之間

步鑫生的輝煌在這一年已經走到了盡頭,1988年1月15日,步鑫生被宣佈免職。報道這個訊息的正是當年寫作《一個有獨創精神的廠長——步鑫生》的新華社記者童寶根,不同於1983年和1984年的賣力鼓吹,童寶根這次和同事合寫的報道,游標題就可以看出落井下石的味道:《驕傲自滿 粗暴專橫 諱疾忌醫 步鑫生步下臺 債臺高築的海鹽襯衫總廠將招聘經營者》。

爾後,童寶根又與人合寫了報道《步鑫生沉浮錄》。童寶根在這篇揭秘式的文章中用了大量的貶義詞來形容他曾經一手炮製的“改革明星”。他寫1984年11月8日,正值海鹽襯衫廠的廠慶暨產品訂貨會,“影劇明星光臨,八方名流濟濟,盛況空前”,但步鑫生卻整天沉湎於改革大功告成的慶宴之中,把有多年聯絡的老客戶和慕名而來的新客戶丟在了一邊。客戶們搖頭嘆息,乘興而來,敗興而歸。工廠的訂單量驟然下降。童寶根更是詳細地指證,步鑫生在1985年之後,就在“密室”裡辦公,要進入到這個密室見他,得過四道門。第二道門裝有窺視孔,第三道門是一面大鏡子。1984~1985年間的步鑫生,據童寶根的描述,“舒適的頭等艙、軟席車廂、高階賓館的套間客房、進口小汽車、豐盛的宴席”已經成了他外出活動的必需條件。但就在1984年的時候,童寶根還為步鑫生出“坐轎車”的風頭辯解過。1984年,步鑫生考慮到外地客戶轉長途汽車到海鹽不便,便在上海設了接待站,用轎車把客戶從車站、機場、碼頭接到廠裡。人們對步鑫生的議論“真會出風頭,縣委書記沒車子,裁縫師傅坐轎車!”由此而來。這些前後矛盾的說辭都出自童寶根的文章,只是在1984年的時候,童寶根是這樣寫的:“步鑫生坦然一笑:‘說閒話不負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