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2 / 4)

小說:新聞業的懷鄉病 作者:暖暖

公司內,魯斯已經不可能有更多的精力關照《時代》了。況且隨著其年齡的增長,越來越保守的思想也開始妨礙雜誌的發展。時代已經變化,然而《時代》卻缺乏應變。而當時的主編福布吉林更是相當頑固保守,厭惡一切新事物,並且深得老年魯斯的信賴。當貓王扭著屁股走上舞臺之後,美國迎來了歷史上最豐富與刺激的時代。迷戀女色、年輕而性感的肯尼迪竟然成為了美國總統,學生們再也不聽話了,姑娘們像吃零食一樣隨意地服用避孕藥,搖滾樂還有越戰讓整個美國不安地晃動著。而與此同時,1961年被《華盛頓郵報》購買的《新聞週刊》開始成為熱門的新聞雜誌,它正在充滿快感地掠奪《時代》的讀者與廣告商。《時代》開始像吃了LSD(一種迷幻藥)的美國青年一樣無法平靜。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時代傳奇(4)

1968年,在亨利·魯斯去世一年後,魯斯的繼任者杜諾萬最終決定讓格倫沃德取代福布吉林成為《時代》的新任主編。格倫沃德,這個胖胖的維也納人,自1944年加入《時代》以來以其不可多得的寫作才華引得關注,23歲即是特約編輯,而本人更是性格隨和。

在帶領40位資深編輯在百慕大群島盡享海風、陽光之後,這位主編決定進行讓魯斯不得安寧的改革。首先,他廢除了集體創造制。45年來,《時代》始終堅持每篇文章皆是由所有參與者共同完成的,所以不署名。因為魯斯相信,編輯與記者不應該讓自己成為明星,功勞屬於全體。這種制度在新聞業發生鉅變的20世紀60年代已經飽受唾棄,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與眾不同,並且極度拒絕別人為自己的文章動手動腳。當然,這項變革並非意味著編輯與審查制度的結束,而是讓作者更有機會展現自己。當然,儘管他本人更加開明,但是依然堅決地堅持魯斯年輕時的哲學信仰:進步的保守主義。這一點正是魯斯與哈登的最初理念—對於歷史尊重,對於新事物尊重。而這一點正是使《時代》儘管在形式與政治態度上發生變化,其核心的價值觀念卻未根本動搖並得以持續發展的重要原因。

直到1977年,格倫沃德成為時代—生活集團總編輯,他是《時代》歷史上最成功的主編之一。由於良好的藝術修養,他的個人風格使得《時代》的形式更加靈活。在上任一個月內,雜誌刊出了以詩歌來撰寫的賽馬報道。第二年,《時代》更刊登了索爾仁尼琴的小說摘要,這在魯斯理解的新聞週刊中是萬萬不可的。為了適應20世紀70年代的風氣,格倫沃德更增加了“環保”、“心理學”、“行為”這樣的專欄。此時的《時代》又恢復了部分生氣。但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它已經不可能再恢復從前的影響力了。

20世紀80年代的《時代》繼續在《新聞週刊》、CNN、《紐約時報》的夾擊下生存。1989年,這本雜誌體驗到了以前從未品嚐過的苦澀。這一年,時代—生活集團與華納兄弟電影公司合併,組成全球最大的媒體集團。顯然,到了20世紀80年代末,公司利益早已凌駕於媒體理想之上了。在一個電影、有線電視、書籍出版、雜誌並存的媒體公司中,《時代》的利潤那麼不顯眼。即使在雜誌類別內,它的利潤也遠遠低於《人物》(People)這樣的流行雜誌。但由於其已經形成的巨大聲望,它仍然是新公司的旗艦(Flagship)產品。但是,誰都清楚,這已經不是亨利·魯斯的時代。在魯斯的眼中,編輯理想至少是與商業行為同樣重要的,因為他更渴望成為一位政治家與思想家,而非商人。儘管《時代》的資深編輯們可以宣稱,魯斯所建立的“國家與教堂”理念是不可動搖的,編輯獨立原則是無法觸犯的,但誰都清楚,這樣的誓言是多麼脆弱。

很顯然,1992年的改版的確有著過於強烈的商業目的。42歲的年輕主編亨利·穆勒進行了過於勇敢的改革。為了迎合青年一代的讀圖喜好,他大量地增加了圖片,減少了文字的長度,這必然影響到報道的深度。更為誇張的是,為了迎合習慣電視節目的讀者,他將原來相對細緻的欄目分類,有些簡單粗暴地轉變成類似公共電視節目的簡單格式。顯然,這是一次失敗的改革。在迎合了讀圖時代的要求後,這本曾經因為深度分析而知名的雜誌失去了深度,彷彿是一本圖片雜誌。它的發行量迅速跌落了50萬份。

顯然,很多人將希望寄託於1996年上任的主編沃爾特·伊薩克森身上。這位哈佛大學的畢業生、羅德獎學金學者於1978年進入《時代》,是這個時代罕見的編輯。5年以來,他的確使這本雜誌重新恢復了生氣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