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在金伯利發現金剛石(1867年)和在威特沃特斯蘭發現黃金(1884年),對非洲資源的開發邁出了十分重要的第一步。在羅得西亞和剛果也發現了同樣大量的礦物財富;在羅得西亞發現了金和銅,在剛果發現了金、銅和金剛石。西海岸的許多地區都盛產熱帶森林產品,如棕櫚油、橡膠和象牙等。歐洲和美洲的一些公司在剛果、喀麥隆和法屬赤道非洲等地區購買了大種植園;費爾斯通公司就是一個例子,它於1926軍在利比亞租借了一塊期限為90年、面積為1O萬英畝的土地。
不僅外國公司租借了大片土地,而且外國移居者也接管了許多肥沃的耕地。探險者曾報告說,內地有些高原不僅氣候宜人,而且土地肥沃。結果,歐洲移居者成群結隊地蜂擁而入,尤其是擁入南羅得西亞和東非。不久以後,他們就在這些地區獲得了最理想的農業地產。
為了運輸當時生產的礦物和農產品,歐洲人著手在非洲敷設鐵路網,正如他們早先在亞洲所做的孤樣。敷設這些鐵路是為了便利產品出口,而不是為了促進經濟的全面發展。因此,西非的鐵路系統只是由北到南,東、西之間卻沒有鐵路直接相連。
在擴大生產和建造交通工具的激勵下,貿易達到了使傳統的物物交換讓位於貨幣制度的程度。非洲人不再用奴隸、砂金、羽毛和象牙同歐洲人交換鹽、料器、布匹、朗姆酒和社松子酒等。到19世紀末時,英國銀幣、奧地利元和美元已在這裡普遍使用。
所有這些經濟上的發展自然對土著民族產生了深遠影響。氣候溫和的高原區的居民由於土地被白人移民侵佔,受到的影響最深。在某些情況下,整片整片的地區全供白人使用,非洲人不能耕種那裡的土地,即使田地有時在休閒中。因而,非洲人不得不在白人的種植園裡勞動,領取工資;有些人甚至就“定居”在白人農場主的土地上,為他們勞動,以取得為自己耕種一小塊土地的特權。在其他地區,非洲人發現必須離開他們的家園,到礦山上去幹活。如果非洲人拒絕提供種植園和礦山所需要的勞力,那麼,白人就會採用各種強迫勞動的方法。最通常的方法是徵收人頭稅,迫使非洲人為了掙錢交稅而去幹活。由於上述種種發展,非洲人傳統的經濟上自給自足的程度降低了。他們不再僅僅為養活自己及家庭而工作,而愈益被捲入貨幣經濟中,並受到世界經濟條件的影響。例如:工業化國家中的經濟蕭條直接影響了銅礦的開採,而世界棕櫚油價格的暴跌立即減少了西非許多個體生產者的收入。由此可以看出,歐洲經濟影響的結果是雙重的:一是使非洲人捲入世界範圍的貨幣經濟中;二是直接或間接池使他們從屬於在任何地方都是”老闆”的白人。
文化影響 同商人、投資者、移民一起從歐洲來的還有歐洲的傳教士。他們對非洲文化有深遠的影響,因為他們是最先有意識地試圖改變非洲文化的歐洲人。其他人對非洲文化的影響是間接的、偶然的,如他們強迫非洲人離開他們祖先的村莊、到城市或礦山去工作時的情況就是如此。但傳教士卻帶著改變非洲人生活方式的公開目的來到這裡,為實現這一目的他們運用了三大工具:教育、醫學和宗教。
提供西方教育和西方思想的學校是每個傳教站的一個主要部分。這些學校特別有影響,因為大多數殖民政府都將教育交給了傳教士。在許多方面,教會學校就其影響而言是建設性的:他們經常教學生如何建造較好的房屋、如何改進自己的農業方法、如何遵循健康法和公共衛生的基本原理。他們不僅向學生傳授歐洲語言,還教學生用非洲語言進行閱讀和寫作。傳教士確立了非洲語言的書面形式,從而給非洲本土文學打下了基礎。絕大多數選擇文字生涯的非洲人都在教會學校受過教育。
另一方面,這些學校不可避免地對非洲人民產生一種破壞性的影響;它們常常教導學生說,傳統的生活方式是原始的、錯誤的。經過一段時間後,這些學生不太聽從父母和長輩的教導,而更多地聽從他們認為應予以尊敬的歐洲教師的教導。此外,教會學校使用的是歐洲課本,講授歐洲多於講授非洲。在法國殖民地中使用的早期歷史教科書就是以講述“我們的祖先高盧人”的課文開頭的。教會教育鼓勵個人主義,這與非洲人的村社生活方式格格不久。毫不奇怪,受過幾年這類教育的非洲人通常都不願意返回他們的村莊。相反,他們在殖民政府、傳教團或私人企業中尋找工作,因而進一步脫離了他們的傳統文化。
傳教團還將醫學知識和醫療器材帶入非洲,挽救了許多非洲人的生命。不過,除了救人之外,醫學還迫使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