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1 / 4)

小說:全球通史-2 作者:開蓋有獎

我們不久將看到,這一冒險差點兒獲勝,儘管它最終帶來了災難。但是,陸上的防禦戰略卻使德國人獲益匪淺。為了鞏固和加強各條戰線,興登堡將其部隊撤回到一個新的設防陣地“齊格菲防線”,即人們通常所說的“興登堡防線”。這條防線更直、更短、築有更多的防禦工事。這一撤退徹底打破了韋尼勒的進攻計劃,但他仍堅持實行這些計劃。法國、英國和加拿大軍隊按照預定計劃躍出壕溝發動進攻,但卻遭到了自大戰以來最殘忍的一次還擊。然而,韋尼勒不顧一切,頑固地堅持進攻,直到最後,法國軍隊舉行起義,堅決反對這種毫無意義的大屠殺。於是,當時被稱為“吸血鬼”的韋尼勒由貝當將軍取代;貝當轉而採取守勢,並盡力排解土兵們的不滿。再往北去,黑格將軍指揮的、完全由英國軍隊發動的一次戰役同樣損失巨大、同樣徒勞無益。興登堡的防禦戰略對德國人非常有用。他們使協約國蒙受了40萬人的傷亡,而自己只傷亡25萬人。

到這時,歐洲各民族進入了歷史上最具毀滅性、最殘酷的戰爭的第四個年頭。人們儘管作出了種種犧牲、遭受了種種災難,但還是看不見戰爭的盡頭。厭戰和失敗主義情緒不僅在戰壕中出現,而且也在兩大陣營的平民百姓當中出現。其中一個最驚人的表現是:1917年7月19日,德國國會以218票對126票透過了《和平決議》。在奧匈帝國,1917年11月21日,受人尊敬的、年邁的皇帝弗蘭西斯?約瑟夫的去世消除了忠誠和戒律的神聖信條。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下始終不安分的諸從屬民族國家,這時開始為獲得獨立的主權而採取具體措施。新繼位的年輕皇帝查理不相信搖搖欲墜的帝國結構能支援到第二年冬天,便派妹婿西克斯圖斯親王到法國去議和。同樣在英國,前外交大臣蘭斯多恩侯爵寫了一封公開信,預言若不採取某種方法給束衝突,西方文明將崩潰。戰壕裡的英國土兵在一首歌中表達了同樣的反戰情緒;這首歌中有這樣幾行:

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子彈噓噓,大炮隆隆,

我不想再呆在這裡…

四、戰爭的全球階段:1917年的俄國革命

從歐洲階段到全球階段 1917年出現於全歐洲的厭戰和失敗主義情緒在俄國表現得最為強烈、最為普遍;在俄國,3月和11月爆發了兩次大革命,它們不僅深刻地影響了戰爭的程序,而且深到地影響了戰後數年世界歷史的模式。實際上,1917年因兩大發展——俄國革命和美國參戰——而證明是決定性的一年。這些事件改變了戰爭的性質——從最初為歐洲問題而開戰、實質上是歐洲的戰爭轉變成全球範圍的戰爭。誠然,1914年8月23日日本已參加這場戰爭,但它只是私自佔據了太平洋上幾個分散的德國殖民地。而現在,美國的介入意味著一個迅速決定了戰爭勝敗的非歐洲大國的介入。

關國參戰和俄國革命還導致了一種立即產生世界性影響的新的思想點識。威爾遜的《十四點和平綱領》和列寧的革命口號就其影響而言是普遍的、具有破壞性的,它們與諸如阿爾薩斯…洛林地區的命運或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下諸從屬民族國家的命運之類的歐洲地方性爭端大不相同。因此,正是在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從歐洲階段轉變到全球階段。

革命的根源 1914年8月1日,當俄國對德國開戰時,俄國各階層都團結在其政府的周圍。與1904—1905年的日俄戰爭大不相同,這場衝突深受民眾的歡迎;民眾確信,這是一場反對傳統的日耳曼仇敵的侵略的保衛戰。8月8日,當杜馬召開會議時,以往一向對政府極端不滿的立憲民主黨領導人米留可夫教授聲稱:“我們必須集中一切力量保護我們的國家免受外國仇敵的侵略;這個敵人一心要把我們擠掉,以走上統治世界的道路。……我們要為我們的祖國不受外國侵略而鬥爭,為歐洲和斯拉夫民族不受日耳曼人統治而鬥爭。……”猶太人儘管長期遭受歧視和迫害,他們的一位代表卻也表達了同樣的感情:“我們猶太人生活在異常苛刻的法定環境下,而且還將如此生活下去。不過,我們……將象一個人一樣堅定地站在俄國的旗幟下。……猶太人民將至死履行他們的義務。”

對社會各階層靠攏在政府周圍唯一提出異議的是極端急進的布林什維克黨人。他們的領袖列寧將戰爭視為帝國主義對市場和殖民地的爭奪。因而,全世界的工人沒有任何理由為這樣一場衝突而獻身。相反,列寧號召工人們轉而反對帝國主義戰爭的煽動者。他反覆不斷地提出了“變帝國主義戰爭為國內戰爭!”的口號。不過,這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