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再婉言推辭他們的加入,林沖終於忍無可忍,講:“此人只懷嫉賢妒能之心……”最後在火併王倫之時罵道:“你無大量大才,也做不得山寨之王。”
。 最好的txt下載網
競爭中的敵和友(2)
反觀林沖,雖火併了王倫,而且吳用請他坐第一把交椅,但他雖然自恃是“有胸襟,膽敢拒敵官兵、剪除君側元兇首惡”的戰將,卻說:“晁蓋兄仗義疏財,智勇足備,方今天下人聞其姓名無有不伏。”認為他是最合適的一把手人選。接著說自己無學無才、無智無術,而推薦學究吳用做軍師,執掌兵權、呼叫將校。晁蓋請林沖坐第三把交椅,林沖又說:“公孫先生名聞江湖,善能用兵,有鬼神不測之機,呼風喚雨之法,誰能及得?”還是讓賢,最後在林沖的策劃下,建立了一個由晁蓋、吳用、公孫勝三人組成的領導核心,而林沖等人只是起輔佐的作用。林沖雖然身手不凡,但他顧全大局,把自己的利益和地位置之度外。作為封建社會一名武將,能如此深明大義,實在是難能可貴的。
有時候,強者之間的競爭不是在於資歷和技藝上的比試,而是看誰更智慧,更受到大家的擁戴。智慧不同於聰明,智者以自己的胸懷聚集世上的賢能,而不是靠鼓譟、鑽營和詆譭他人來表現自己。所以他看到的只有別人的優點,他的視野更開闊,認識更理性和客觀。由此使我們想起了歷史上很多的傑出人物,像漢高祖劉邦和三國時蜀國的劉備。這兩個人單論文、武都不如他們的手下,就是說他們都不具備所謂的“大才”,但正是由於他們都具有非凡的“大量”,才使他們成就了一番事業而名留青史。而既無量又無才的王倫,處處體現出的都是一種自私和狹隘,正所謂“武大郎開店”——比我高的別進來。所以說,這種對個人利益的維護,是以損害全域性利益為代價的,如果大局都不保,最終小利益也得不到保障,落得個被火併的下場。
與“文人相輕”作風形成鮮明的對比,另一些人在競爭的環境中卻做得截然不同,他們不僅不敵視和排擠對手,反而給予無私的幫助和支援。在歷史上,同行之間成為事業及思想上的摯友,為了共同的事業而攜手奮鬥的例子也是很多的,音樂家中浪漫派作曲家、鋼琴家李斯特與肖邦的故事就流傳甚廣,一百六十多年來一直傳為佳話。
李斯特與肖邦,一位是“鋼琴之王”,另一位是“鋼琴詩人”,他們共同構建了19世紀鋼琴藝術的最高聖殿。鋼琴演奏家魯賓斯坦(18871983)曾經對李斯特與肖邦做過一個比較,認為肖邦把人們帶入夢境,使他們在那裡流連忘返,而李斯特則是遍灑陽光和令人眼花繚亂的那種光輝。
在一部介紹肖邦的電影中,就曾引用了一段李斯特力薦肖邦進入巴黎上層社會和音樂圈的故事,這段歷史因而也被廣大音樂愛好者所熟知。1830—1893年是鋼琴音樂興盛發展的時期,當時法國的巴黎一度成為歐洲的音樂中心,那裡活躍著包括演奏大師兼作曲家卡爾·克佈雷納在內的許多音樂家。1828年當17歲的李斯特來到巴黎後,不但用他那雄渾的氣魄和詩情畫意的演奏抓住了巴黎的觀眾,更以一幅技巧名家的姿態征服了幾乎所有巴黎音樂圈子裡的人,他成了一個紅得發紫的年輕大師,受到了巴黎上層的熱烈追捧,榮耀、金錢接踵而來……當1831年21歲的肖邦初次來到巴黎,進入當地的音樂圈子時,李斯特以他藝術家的敏感和洞察力,很快就發現了肖邦不同凡響的才能,他從肖邦那充滿詩意的憂鬱中,和憂國憂民的激憤中都感受到肖邦音樂中那深刻的內涵,而且肖邦音樂創作中那豐富絢麗的和聲,既傳統又新穎的創作手法也給予他很大的啟迪。李斯特知道他遇到了一位稀世的天才,這是唯一一位能夠對他構成威脅的強有力的競爭對手。但他沒有保持沉默,任其自生自滅,反而唯恐肖邦的才能被埋沒。為了讓人們儘快地認識肖邦,為了讓巴黎的上層社會及藝術界早日接納肖邦,李斯特不遺餘力,他藉助自己的影響力,精心設計了李斯特燭光鋼琴獨奏音樂會,由他首先上臺演奏,幾曲過後,燭光熄滅,肖邦出場了。在電影的版本中,肖邦演奏的是那首才華橫溢的降b小調諧謔曲(作品第31號),這是一首很典型的肖邦作品,既有他敘事曲的傳奇色彩又洋溢著波羅乃茲的剛毅和英雄性格,中間斷落寧靜安逸、美麗如畫又輕盈飄逸、充滿詩意,結尾熱情奔放、勢不可擋,給人以極大的震撼。(如果按照創作年代來講,1831年肖邦如果演奏諧謔曲的話,應該是另外一首——第一諧謔曲,b小調作品第20號。)當時肖邦一鳴驚人,一下子成為巴黎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