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近代史上,有一位啟蒙思想家、翻譯家叫嚴復(18541921),他曾留學英國。回國後,他推介、翻譯了許多西方思想家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英國博物學家赫胥黎(18251895)的《天演論》。嚴復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概括《天演論》中生物界、包括人類社會的進化論觀點,這在當時的中國社會引起轟動。因為這本書警示世人只有競爭才能免於淘汰,遂成為五四時期中國新青年追求科學和真理的必讀書籍。
世上的競爭同樣存在於人類社會中,但是赫胥黎並不贊成按“大自然進步法則”來制定人類社會的發展藍圖,他認為道德情感和社會責任感構成人類社會的基礎,弱小者不應自生自滅,而是應該受到保護。那麼可能成為我們競爭對手的同學、同事或者同行,到底是同在一個屋簷下的夥伴,還是你死我活的敵人?
我們常聽到 “同行是冤家”的說法,之所以這麼講,無非是由於競爭的成敗直接關係到個人的聲譽、個人的利益,於是互相提防,甚至採用不正當的手段,互為傾軋。曾有媒體報道,兩個相鄰的早餐店為爭生意,一家店的老闆竟然僱人到對方的店裡投毒,險些出人命,當然,生意沒興隆,反倒落了個鋃鐺入獄的結果。雖然這是一個很極端的例子,但也能看出同行之間陷入你死我活爭奪的激烈程度。
只要不是壟斷的行業,各行各業都存在著或大或小的競爭,其激烈的程度從我們身邊的小到餐館、服裝、美容美髮,大到飯店、航空、旅遊等等都能夠親身感受到,的確有競爭就有優勝劣汰、適者生存。但是,如果缺乏對良性的競爭環境的正確認識,貪圖眼前一時的利益拼得你死我活,往往會陷入到惡性競爭的漩渦之中。你打折我也降價,結果爭得魚死網破,商家受損,行業也一蹶不振,喪失了進一步發展的後勁和元氣。而消費者也許開始得到了一時的實惠,但隨著行業的敗落,產品的創新、服務的質量都會受到長期的負面影響。所以,忘記了共生共榮原則的競爭,不僅談不到自身的發展,而且還經常會是短命的。
不過在競爭中我們也看到一些聰明人,他們開始改變單一的競爭模式,豐富自己的競爭手段,在產品或服務品種上做到人無我有,在質量或品質上做到人有我優,最後才是價格的人優我廉,而不是一味地拼價格。比如一些特色街道,像餐飲一條街,酒吧一條街,服裝一條街,古玩一條街……一條街上雖然雲集著同類的產品,卻有不同的特色、價位和市場定位,適應不同階層人的需要。隨著整體規模的越來越大,知道的人越來越多,大家的生意都越做越紅火。這樣,消費者得到更好的服務,商家得到實惠,行業也得到了發展和提高,競爭進入一種良性的迴圈。如果仍狹隘地認為這條街就孤零零地由你一家店獨佔最好,知道的人恐怕就只有附近的居民和偶爾的過路人了,終究成不了氣候。
行業與行業之間的競爭關係如此,人與人之間的競爭關係也是如此。有些人總以為自己很高明,有了一點成績就盲目膨脹,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別人,看到自己的都是優點,看到別人的都是問題,很不客觀地把自己放在一種居高臨下的位置,處處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而在大是大非面前,本該為別人主持正義、伸出援助之手的時候卻裝聾作啞、默不作聲;對於那些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他們的心裡就更不平衡,妒火中燒甚至充滿了仇恨,不是冷言冷語刁難就是惡語中傷,甚至竭盡全力地詆譭。彷彿這樣做自己的價值才能得到體現,其實非但自己不會因此而有任何提高,也絲毫無法阻撓別人的發展。所以,嫉賢妒能的人帶給自己的只能是心理上的痛苦,也枉費了自己許多寶貴的時間和精力。
同行是冤家的人,最懼怕他人的光輝遮蓋住了自己,總希望別人都敗落,只凸顯出自己來。其實,如果一項事業中真的只剩下你一個“能人”了,那麼,它離衰落也不遠了。文人、尤其那些身居要職的人,如果跳不出自我的小圈子,很容易成為水泊梁山心胸狹窄的白衣秀士王倫。
當初,被高俅陷害得家破人亡、走投無路的林沖,在柴進的推薦下前來投靠梁山時,白衣秀士王倫若能以誠相待,林沖必定感恩戴德,拼死効力。但他知道林沖身為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武藝高強,生怕他成為對手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於是百般刁難、排擠,後雖經杜遷、宋萬的規勸勉強收下,但一直心存戒備。等到晁蓋等七條好漢來投奔水泊梁山時,王倫見這些文武齊備的英雄豪傑個個都比自己強,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地位會被動搖,根本沒把山寨的發展壯大放在首位,於是故伎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