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的狂飆橫掃落地,〃臭老九〃等諷刺性的稱謂,成了他們的代號。政治上的低人三分,知識反成了罪過,使大多數知識分子的命運陷入了很深的低谷。當1978年黨中央撥亂反正、解放思想的大旗高高飄揚,尊重知識、尊重人生之風勁吹神州大地之時,無數的知識分子,從迷惘、失意、落魄中重新振奮起來,知識分子的政治地位日益提升,國家不但為他們構築了運用知識、體現價值的若干科技與產業平臺,還有相當一批人,被迅速提拔至縣、市、省乃至中央的各級領導崗位。他們人生的命運經歷曲折與低谷後,以強勁的勢頭向上延伸。
第四章 人生命運的基本特性(3)
可見,不同歷史階段的社會制度及其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背景的變革,將形成、催生出國家、民族命運之轉折,而國家、民族的〃大命運〃的態勢必然波及、作用、體現於個人的〃小命運〃之中。
還需注意到的是階級與個人命運之關係。馬克思指出:階級決定個人命運。控制國家乃至民族命運的不同階級,當然隨著階級的成敗興衰而相應體現於個人命運之中。當地主階級、資產階級隊伍中的勢力人物高高在上、飛揚跋扈,而廣大百姓生活艱難時,兩者的命運迥然不同,而當無產階級當家作主、新的社會制度建立後,兩者的命運就打了個顛倒,廣大百姓的命運是先抑後揚,而前者的命運亦歸於先揚後挫之列了。
戰爭制約人生命運
社會的狀態影響、制約人的命運的一個很大的方面,是社會處於戰爭還是和平階段。人類歷史即是一部戰爭與和平交織更替的歷史。當戰爭以不同方式、不同級別出現於人們生存的社會環境時,人們的生活、工作、家庭、事業,無不受到極大的衝擊與制約。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降臨時,受到戰爭蹂躪的各國人民,其人生命運無不發生巨大的轉折。最典型的莫過於原來準備繼續上學深造的學生,不得不提早加入軍隊士兵的行列,投身於正義或非正義一方的殘酷軍事搏殺之中,其人生命運可能在軍事戰爭有所作為,成為層次不等的軍官乃至將軍,也極可能戰死沙場,了結一生,無從展開原來的命運構想。
另一種情況是,戰爭改變了人們的命運趨向。原先從事教育、科研、藝術的人士,也會被戰爭召喚或拖入其中,或直接成為士兵、軍官,或承擔武器製造、情報間諜、軍需供給等任務。在非正義一方,德國納粹集中營的以機械、化學、生物等方式殘害人的生命,乃至建造集中大批焚燒猶太人的工廠等,均出自和平時期的工程師、科學家、教授等高階人才之手。從正義一方看,同樣的為反戰爭、求生存、捍和平而進行的各類武器開發、彈藥製造、特殊偵察等,也源自相當知識水平的各類工程技術人員與科學工作者的創造。戰爭以特殊形式改變著國家的命運,更在極短的時期內改變著大多數人們的命運狀態與趨向。戰爭使人生原先穩定趨好型的命運曲線,變為較大波動型或先揚後抑型命運之勢。
因此,人生命運的穩定趨好,最大的社會環境與條件,莫過於戰爭的消失與和平的來臨。
時勢造就傑出英豪
人的命運的社會性,更大程度上典型地體現在歷史上一些偉大人物與英豪們的命運史中。戰國時期,齊、魯、燕、趙、韓、楚、秦七國爭雄,各呈所能,連年戰亂,四分五裂,社會發展需要強有力的統一諸國的中央政權的出現,需要一位強勢君主的統治。於是,秦王嬴政,依託自己的雄才大略,順應歷史的呼喚,完成了統一六國,建立大中華帝國的千秋偉業;面對蒙古大草原諸多部落年年相互掠奪廝殺、民不聊生、生存艱難的混亂局面,生長於蒙古部落的鐵木真,在經歷了長期的浴血奮戰、殊死搏鬥後,以小勝大,以弱勝強,終於統一了蒙古大草原各部落,並攻破金和西夏,乘勢擴張,鐵蹄直逼於位於中亞細亞的花剌子模國,逐步建立了當時橫跨歐亞大陸的元朝帝國,成為中國歷史上的一代天驕;面對清朝晚期,封建王朝日趨腐敗,中華民族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階段,尤其是甲午戰爭後,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國運〃加速衰落的現狀,於清光緒二十四年(戊戌年,1898年),以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曾才常、嚴復等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毅然發起了〃救亡以國存,變法圖強〃的維新運動,組織強學會,創辦《強學報》、《時務報》、《國聞報》,組織政治活動,聲勢浩大地宣傳維新變革思想,並有力推動光緒皇帝的〃戊戌變法〃。儘管由於封建主義的根深蒂固,初登歷史舞臺的幼弱資產階級的種種侷限,維新運動和〃戊戌變法〃失敗了,康有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