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有價值的 22 篇文章的集子是彭明編的《五四運動論文集》。
五四時代思想史的最好著作,是傳記形式的作品。最著名的五四知識分
子也許是胡適,傑羅姆?B.格里德著有《胡適與中國的文藝復興:中國革命
中的自由主義,1917—1937 年》。刊載於 1920 年到 60 年代幾部集子中的胡
適自己的著作,可以很方便地在童世綱編的《胡適文存索引》中查詢。胡適
的美國導師杜威,從 1919 年到 1921 年在中國。巴里?基南的《中國的杜威
實驗:民國初期的教育改革與政治權力》,記述杜威旅居中國和中國人努力
貫徹他的思想的情況。杜威在中國時大量發表演說,但後來顯然失去了聲望。
羅伯特?W.克洛普頓和巫群真(音)在《杜威在華演說集,1919—1920 年》
中,把 32 篇發表的中文譯文回譯成英文。
關於蔡元培,可參看威廉?J.杜克爾的《蔡元培:現代中國的教育家》。
有大量中文著作可以利用,如陶英惠所編內容豐富的傳統體裁的《年譜》(第
1 卷,1976 年),見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的專題論著叢書;思想傳
記有蔡尚思的《蔡元培學術思想傳記》;他的著作的主要彙編,是孫德中編
的《蔡元培先生遺文類鈔》;還有幾篇他自己寫的自傳性短文。
關於保守的儒家思想家梁漱溟——胡適哲學和思想上的對手,可參閱蓋
伊?S.阿利多的《最後的儒家:梁漱溟和中國現代性的困境》,這部書認為
毛主義與儒家思想的共同點遠比與胡適自由主義的共同點多,毛澤東本人也
可能受過樑漱溟的影響。
莫里斯?邁斯納的《李大釗與中國馬克思主義的起源》,是這位首先響
應俄國革命並保證獻身布林什維主義的傑出中國知識分子的思想傳記。邁斯
納認為整個李大釗的思想有兩個主旨:一種對馬克思主義的唯意志論的解釋
(對宿命論的一種擔憂)和一種富於戰鬥性的中國民族主義。黃松康(音)
的《李大釗與馬克思主義對現代中國思想的影響》中翻譯的 10 篇李大釗的文
章,很有文獻價值。《李大釗選集》彙集了所有李大釗的重要著作,很便於
查詢。陳獨秀仍然缺少一部令人滿意的思想傳記。
費俠麗的《丁文江:科學與中國的新文化》,清晰地描述了另一個重要
人物,並闡明瞭 20 世紀中國思想史中“科學”和“科學態度”的特徵。丁文
江和科學問題,在郭穎頤的《1900—1950 年中國思想中的科學主義》中也佔
重要地位,這部書記述了唯科學主義的勝利,也論及上文提到的思想家,再
加上吳稚暉、張君勱等人。張君勱是 1923 年科學與人生哲學論戰中的一個主
要人物。張君勱到論戰時的詳盡傳記,見於羅傑?B.瓊斯的《為儒學辯護的
諸說混合論:張君勱早年的思想和政治傳記,1887—1923 年》(喬治?華盛
頓大學博士論文,1974 年)。下一次關於思想問題的著名的重要論戰,是 20
年代後期和 30 年代的中國社會史的論戰。阿里夫?德里克在《革命與歷史:
中國馬克思主義編史學的淵源,1919—1937 年》中,有傑出的概述。
9 文學的趨勢,1895—1927 年
中國和日本的學者已廣泛研究中國現代文學史。個別作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