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1 / 4)

小說:五四之魂 作者:打死也不說

1978年,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宣告結束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思想路線,代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在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一個轉折,然而相當艱難。當時,像“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這種*主義常識的提法,尚須透過黨報審查,而且迂迴曲折,由此可見一斑。一個叫作“思想解放運動”的運動,以大膽而謹慎的態勢在全國展開。在短短兩三年內,竟然打破了不少禁區,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多個領域內取得相當的成果。“凡是派”一詞,它的出現和銷匿帶有象徵意義。從此,“階級”宣告取消,“政治運動”不復存在,大批錯案陸續獲得清理和*。“黑七類”和眾多“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可以告別殘酷的現代“種性”制度,而無須顧慮在生存空間中被“劃清界線”了。人民公社解體。數萬萬農民以退為進,擺脫集體的束縛,恢復了“男耕女織”的自由;或者以流民的形式,洶湧進入現代都市。“個體戶”出現了。中外合資企業出現了。股票和期貨市場出現了。“經濟特區”在南方和東方海岸先後亮相。留*出現了。爵士樂隊和時裝模特出現了。在大學生中出現“薩特熱”。意識形態的缺口愈來愈寬。西方現代思潮猶如季候風,再度吹入中土。在城市,在鄉村,在機關學校,到處都可以聽到冰河裡解凍的嘶嘶聲……

知識分子地位有了明顯的遷升。他們從被賤視、被管制、被奴役的地方走來,經過長長的荊棘路走來,參加北京召開的文代會和科學代表大會。在大門外和走廊裡,他們抱成一團,彼此撫摩傷痕,淚落如雨或笑逐顏開,慶幸自己以致整個群體的解放—他們稱為“第二次解放”。在初照的陽光底下,他們書寫和歡呼:春天!春天!文藝的春天!科學的春天!……

胡風“集團”分子和龐大的右派分子群的*,在知識界是一件大事。苦難成了慶典。知青出身的作家和學者風華正茂,然而,他們也都有著上山下鄉的歷史,有資格使用一本美國文學史的題目,就是“流放者歸來”。還有*前的地位顯赫的老幹部,由於在運動中幾乎無一不是“走資派”而被打倒,於是登臺就成了“復出”。他們成了知識分子的頭腦和骨幹。在各級組織的領導崗位上,他們克盡職守,由於他們的聲望和成就,而被吸納到政協或別的具有政治影響力的地方。如果“利益”這個經濟學字眼是一箇中性詞,而可以隨意用於社會學方面,那麼不管如何的“失而復得”,這些知識分子都可以稱為既得利益者,而知識分子群也都成了既得利益集團。長期與階級鬥爭相伴隨的教育環境,使他們的知識結構顯得比較單薄粗陋,缺乏深厚的修養,難得有一種知識分子的氣度。在鬥爭中,他們難以自持,心靈受到玷汙,人格遭到扭曲,這在*前和*中的表現是可以得到足夠的證明的,總之,“曾經滄海難為水”,習慣於在某個環境中生長的生物,即使一旦改變了環境,也仍然要帶上被環境改造的痕跡,何況環境的遷變在短期內也不可能怎麼徹底。《法門寺》裡的賈桂站慣了,便坐不下來,當這批人物獲得命運垂青的時候,大多進入中年,部分已屆暮年。加上這樣一種生理上的不可抗拒的因素,所以,除了極少數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以外,知識分子普遍為一種滿足感所支配,基本上趨於保守。有的甚至環境愈見“寬鬆”,心態愈見保守,未必一定在*般的專制時期便如此。只要回到組織之中,這是最普遍的心理。當時,在知識界有一個很流行的詞,叫做“心有餘悸”,與其說是害怕冒險,倒不如說害怕失去。這種狀態與五四一代那份激濁揚清的氣概比較起來,不啻霄壤之別。。 最好的txt下載網

文革後:一個倒影(2)

1980年代初,先後有過“反自由化”和“清除汙染”的不叫運動的運動。知識分子中一時形成的那般對“反右”和“*”的帶有某種自敘成分的控訴,雖然不見得比當年貧下中農“憶苦思甜”的內容更深入,還是受到了一定的遏阻。然而,時代畢竟進步許多了。白樺的《苦戀》等,雖然在批判聲中作過檢討,畢竟規模遞減了許多,不至於有縲紲之憂。魯迅這個老練的批評家早已看透了中國知識分子“無特操”的特質,說是慣於“看風轉舵”;此時卻不見得都跟著轉向,倒是學會了隔岸觀火,與外部世界保持相安無事。或許,這也算得上又一種進步罷?總之,政治—這裡已非權力操作範圍,乃屬現實社會關懷—淡化是一個註定的傾向;剛剛興起的批評熱情減退了,“義憤”消失了,恢復了的痛覺漸漸變得遲鈍和麻木起來。隨著對人道主義和異化問題的批判,知識界轉向“文化熱”。對文化的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