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價值取向是屬於未來的,而非過去和現在,所以能夠來自傳統而反叛傳統,不致成為傳統的陪葬品。
在這裡,不妨拿章太炎做一個比照。對於章太炎,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的評價,就不是從純學術觀點出發的,而是定位於中國文化的發展方向。胡適稱章太炎是一個復古的文家,他的復古主義雖然言之成理,“究竟是一種反背時勢的運動”。魯迅說他“既離民眾,漸入頹唐”,“先生遂身衣學術的華袞,粹然成為儒宗”,“雖先前也以革命家現身,後來卻退居於寧靜的學者,用自己所手造的和別人所幫造的牆,和時代隔絕了。紀念者自然有人,但也許將為大多數所忘卻”。陳寅恪與章太炎,在閱歷和治學方面自有許多不同,但於“反背時勢”,“和時代隔絕”者則一。
思想學術與社會進步的聯絡是一個嚴峻的命題。時代潮流不比世俗時髦,它來源於深層的歷史變動,因此不只需要追隨者,更需要戰鬥者。1930年代,有人把新文化運動的戰鬥者毀之為“趨時”,為此,魯迅寫了《趨時和復古》一文做辯護。他說,“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