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之魂 目錄
自 序
1
五四之魂
119
五四:沒有學者的時代
123
也談五四、魯迅與胡適
138
自由報人邵飄萍
144
文化遺民陳寅恪
150
胡風“集團”案:
二十世紀中國的政治事件和精神事件
220
存在的見證
227
左右說丁玲
236
巴金的道路
245
讀顧準
254
兩個顧準
260
再說兩個顧準
265
只有董樂山一人而已
275
夜讀遇羅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重新發現歷史(1)
起來!讓我們把精神從這些妥協、這些可恥的聯盟以及這些變相的奴役中解放出來!精神不是任何人的僕從。我們才是精神的僕從。我們沒有別的主人。我們生存著是為了傳播它的光明,捍衛它的光明,把人類一切迷途的人們集合在它周圍。
—羅曼·羅蘭等《精神獨立宣言》
沒有暴風雨,將會是一個多麼汙濁的天空!
—齊美爾
重新發現歷史
密芝勒在《人民》的開篇寫道:“誰把思想侷限於現在,誰就不能瞭解當今的現實。”
偉大的時代是具有歷史感的。惟有平庸的時代,人們才會只顧眼前的事務,像豬狗一樣,為有限的施予感到幸福,從來不曾想到把目光從食槽旁邊移開,投向柵欄之外那延綿無盡的森林和原野。如果沒有歷史,我們在現實中將找不到判斷事物的標準,以及通往未來的座標;我們無法走動,更不會想到飛翔。如果沒有歷史,我們既意識不到自身的能力,也意識不到自身的侷限。是歷史照亮了我們,驅趕著、鼓舞著我們;如果沒有歷史,我們的全部生活將失去意義。歷史以其固有的“相對論”原理,透過現存,從另一維度接連人類的未來。
然而,歷史的輪廓未必是清晰的。有時候,它顯得異常神秘,恍如海市蜃樓;有時候很曲折,天梯石棧,雲翳重重;有時候則為大手所傾覆,全然不見形跡,有如火山灰下深埋的龐貝城。許許多多的人物、事件,關鍵性時刻,彼此錯綜的關係,都期待著我們用實證的方法逐一加以鉤稽。當歷史事實變得相當彰顯的時候,我們竟發現:它仍然無法識辨。尤其難以置信的是,愈是明白的事物,往往愈見隱晦。歷史是可分解的。它的任何區域性,都存在著兩大元素:現象和精神。現象是外在的,孤離的,純粹屬於過去的;精神則居於深部,具有歷史的主體性,主動性,呈瀰漫、流動的狀態,而富於凝聚力,所以能夠賦予諸多現象以整合的能力,並使之復活,帶上各自的形象和意義,走出封閉的時間。
歷史是精神的歷史,是精神對於人類集體記憶的再發現。由於精神的介入,歷史才是真正可理解的。精神的指向、質量、深入的程度不同,我們回顧時所目及的一切便有了不同的價值。可以肯定,那些不斷地為人們提及的歷史斷片,都有著相當豐富的精神含量,閃耀著啟示之光。即以“*”結束以後的二十年為例。“焚書坑儒”成為利用率最高的典故,就因為事關知識和知識分子;政治文化專制主義並不侷限於秦王朝,沒有隨同祖龍之死而進入驪山墓。近世的“太平天國”,作為幾千年中國農民造反的大結穴,其令人觸目驚心之處在於:鼎盛的“天朝”毀於一旦,並非來自官方敵對勢力的打擊,而是因為內部的特權階層的存在,大一統思想,控制慾,享受欲,以及與此相關的激烈的權力鬥爭。這個戲劇性事變,在1970年代末,同時成為多部長篇小說的題材。“戊戌變法”以血的事實,揭示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必然命運,因此,引起知識界的廣泛關注和探討的熱情絕非出於偶然。正是這樣一種歷史精神,貫通了如此眾多的不相連屬的人物故事,使之成為現存世界的組成部分。
在二十世紀,具有重大開發和利用價值的歷史事件,大約當首推五四新文化運動了。 。 想看書來
重新發現歷史(2)
其實,把五四說成是“事件”並不十分確切。這是一個短時段,惟憑一群知識者的努力,累積了巨大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