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的過程是艱辛而有趣的,想起兒時的往事,留住的總是很多笑臉!在那個無知的年歲裡,我們的成長在點滴歡樂中度過,回想過往留下的竟全然在叢林、河間、土坡、田野。回味當時的那種清新,那種純真,真的是妙不可言!不知是真的老了,還是經不起歲月的沉澱!兒時的那份純真已逝去幾多!成長雖滿懷樂趣卻也多了幾分艱辛,就像升學的時候每天要徒步十里路一樣,成長也是在不斷的艱辛中度過,小學、中學、大學、工作接踵而至,大學的時候做得和想的都是自由的和妄為的,不過是最最真實的,工作的時候卻多了幾分謹慎和做作,少了幾分真實!在成長中慢慢變化,在成長中慢慢的遠離原來的那個自己,這些都美其名曰:成長。就像最近的我的銷售的技能有所提高一樣,我覺得最近的我才感到生活的樂趣和自己的價值,可是同時在這樣的樂趣中我感到了自己離大學的自己越來越遠,離中學的自己越來越遠,離小學的自己更遠,我恨恐懼,很害怕!因為現在的我已經和當年的自己距離太遠了!我不知道這是真的成長還是真的倒退!也許生活原本就是離生活的本來很遠!也許人生也和原本的人生是截然不同的!成長和真的成長也許也是有差距的! 。。
水木年華
我的所謂水木年華應該從大學開始記憶,畢業已經一年有餘,眼前時常浮現的卻總是一年以前的很多情景。也許自己是個懷舊的人,也許是自己太過感性,暫且不談,無論怎樣,講述的衝動已然從心頭湧起。我所就讀的並不是什麼重點或者名牌大學,可是在那個二流的學校,四年的生活是開心的,身心是自由的,沒有太多壓力和太多的市儈瀰漫校園。學生大部分來自八百里秦川,他們之間沒有太多的功利和狡猾,有的只是這秦川大地帶給他們的天然的淳樸和厚重。就是這樣一所並不知名的學校記錄了我的水木年華時代,講述就從這裡開始吧,且聽我娓娓道來。
一切從大一的生活開始,開學第一天我是和爸爸一起來學校的,對於我的母校所屬的城市我是完全陌生的,甚至我並不知道它就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地方。開學第一天是從一片喧鬧聲開始的,我的大學生活的第一天卻是在我一言不發中度過,那天我的大腦唯一想過的就是回家復讀,但是這樣的想法很快就在一片口號聲中消失了。很快我們就開始了大學的第一個課程—軍訓。每天我們要在六點鐘起床,然後跑步行進去訓練場,跑步行進的幾里路是最痛苦的。因為個個方陣是連著跑的,所以你必須保持速度不被其他人追上,不過這樣的強度還是讓我在第二天扭傷了腳!所以休息了一天。訓練的內容也不過就是什麼“齊步走”“跑步走”等等這些機械運動,軍訓就在這樣的機械運動中進行了一星期,在一個大雨磅礴的下午,入學的第一個課程—軍訓在一片口號聲中結束。由此開始了正常的文化課學習,一切都是新鮮的,老師、學生還有課本與以前的截然不同。還有這樣那樣的學生組織還有各種社團活動活動在誘惑著我這個大一的小學生,大一大部分的時間並沒有在學習,而是將時間奢侈的給了那些號稱可以鍛鍊人的無聊的活動。我的迷茫的大一就在忙忙碌碌中草草結束。大一的生活我是手足無措的。但當我還來不及喘氣的時候時間已經推進到了大二。
大二開學的那幾日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我的大學生活到底該怎樣的度過?拒絕了所有的社團和一切無聊活動。開始新的生活,最初的幾日我發現很多人在學習英語,於是大二的生活全都交給了英語四六級,但是實在是太不喜歡了,於是在匆匆忙忙中大二生活就在一片英語單詞的汪洋中度過,並無什麼特別的收穫。
轉眼間,到了大三,大學生活已經過去了一半,心裡有一點著急和一絲恐懼!生活還要這樣繼續嗎?真的大學的生活就是這樣的嗎?很煩躁,於是去了圖書館看看大家都在幹什麼,突然發現了很多。在那裡我有了曠課的理由,可以隨便看書,慢慢的我愛上了書。記憶最深處留下的都是在圖書館的點點滴滴,包括看帥哥、去親近我所喜歡的人都是在圖書館裡進行的,在圖書館留下的都是歡笑和滿足,還有一次大鬧館長辦公室的經歷,原因也僅僅是沒有拿代書板被懲罰打掃衛生,那些管理員的嘴臉到現在我都記得清清楚楚,因為直到現在我依然覺得我是對的。在圖書館裡重讀了《三國演義》、《紅樓夢》。在文史館拜讀了魯迅、梁實秋、張愛玲、林語堂、巴金、餘秋雨、路遙、蘇童等許多中外名家的作品!在社科館帶著莊重的心情拜讀了房龍的《寬容》、李澤厚的《美的歷程》、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柏楊的《中國人史綱》、費正清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