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責任感體現在你身上最為強烈。你與其他同學不同,你不是獨生子女。你居然有一個弟弟一個妹妹。你不打算考研了,除了是為父母著想,也還為的是早日參加工作,以有能力供妹妹上學。毫無疑問,你還有一個願望,早日用自己的工資為家裡蓋起一間像樣的房子!關於你的家鄉及你的家,有同學已去過了,我們也從你一切的寫作之中瞭解了。我想,我們應感激你透過你的寫作,使我們瞭解了發展中的中國的另一部分現實。它在減少,但還令人遺憾不安地存在著。瞭解此點,對每一箇中國人尤其大學生很重要!因為,你們中如果誰以後有了為社會多做福利貢獻的能力,那也許將是和這一種大學時期的瞭解有關的。在今天,不是所有的大學學子都肯於將自己窮困的家境寫出來給人看。原因不言自明。而你有勇氣寫出來,而你寫的滿紙真情。故,老師對你的特別關注,未嘗不包含著敬意。我想,我們大家都會這樣相信——倘我們的俞德術稍有能力,他是不會拒絕為窮困著的家鄉做一份貢獻的。倘他以後居然成為富人,他是一定會為家鄉蓋起小學和中學的。你對自己親人的責任感,使包含老師在內的我們大家對親人的責任感,在以後的某一天可能昇華為一種更大內涵的責任感。 txt小說上傳分享
致學子“信評”(10)
下邊就該談到你的《父親》了。
《上海文學》的編輯來信認為,不像小說,像散文。而作為散文,又太長。
這位編輯是我的朋友。她說的對不對呢?有不見得全對的一面。因為當年我的《父親》也差不多是類似的寫法,發表後獲了全國短篇小說獎。魯迅先生的《孔乙己》,也是被視為短小說經典的。不以所謂故事來構成,以寫人物為初衷,這樣的小說,古今中外原本很多。
但我這位編輯朋友的話,又有很對的一面。那就是,作為一份刊物,都是分了欄目的。既有小說欄目,也有散文欄目。兩個欄目每期並存,對所發作品,自然便會有文字特點的要求。也就是說,要求發在小說欄目的作品,其小說特徵應是鮮明的。而以這一點來看《父親》,它的小說特徵,就不如《少年與郵差》、《午夜》和《天意》鮮明。我在談到《午夜》時,為什麼用了“正宗”二字來評說呢?因為它小說之文體特徵鮮明。還有你的《少年與郵差》,還有同江的《天意》,它們之小說文字特徵鮮明於何處呢?那就是——不但有情節,而且情節有轉折。有轉折就有起伏。恕我省略宕蕩二字。其實《午夜》是有宕蕩的。小說中人物之一駕車撞人了,於是傾家蕩產,這是情節;他的朋友在午夜重蹈覆轍,這是同樣情節陡然轉折到了另一個人物身上;作為朋友的人物勸其乾脆將傷者軋死,後者起初怕受天譴,但終於那麼幹了,情節在這個過程中起伏之,宕蕩之;又有了後來軋死的是自己妻子的情節,以及最後殺了自己朋友再自殺留下一樁謎團重重的疑案的情節,可謂一波三折。同江的《天意》,也有這一特徵。《父親》,考大學這一件事,構成情節。第一年落榜,是謂轉折;第二年遲遲未收到通知,是謂對轉折的進一步鋪墊。然而,鋪墊向哪裡了呢?如果鋪墊出了另一新的情節,那麼將有宕盪出現。但沒有,一接到入學通知,小說全部起伏的因素,宣告平息。於是只剩下了一家人以及讀者對外出的弟弟的思念,結尾弟弟也回來了……
你寫的更是生活。
但作為小說而言,接到大學通知書了,一直到入了大學,到寫這一篇小說時為止,弟弟仍杳無音訊,索興以懸念結尾,或便像小說了。小說應“高於生活”這一句話,也可以理解為——小說為了保持住其文字的特徵,當對生活進行“改造”。“改造”得如何,即創作性也。
我曾講過,小說是需要技巧和經驗的。這是它不同於散文的方面。
但我仍認為,《父親》寫得很好。
普遍而言,同學們對小說的文字特點還都不太善於駕馭。
這沒什麼。我以為。誰都不要因而妄自菲薄。大家進步都很快。若提筆想寫時,掂量來掂量去,素材不足以構成小說的話,不必非寫小說。
我給你們講小說,其實主要是培養你們另一種思維方法。而你們不必拿小說難為自己。
你的第二篇作品,應交我看看。
你的那一篇《我的初戀情敵是我的弟弟》,我當時曾在課堂上說,沒什麼值得改的價值。現在想來,武斷了。其實也可以改,而且能改好。
它的基本內容無非如此:少年暗戀上了村裡一個比自己大幾歲的少女。這是人間常態,許多人都有此情愫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