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東手書的這首詠史詩,除了將詩題《三垂崗》中的“崗”(據《舊五代史》、《新五代史》)誤寫為“岡”外,還有兩處筆誤:一處是第四句“連城猶擁晉山河”中的“猶”(應為“且”);另一處是第七句“蕭瑟三垂岡下路”中的“岡下”(應為“崗畔”)。全詩其他各字準確無誤。毛澤東在許多年的戎馬倥傯後,仍能清楚地記起年輕時讀過的這首詠史詩,可見對它印象之深刻。在晚年,毛澤東曾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我現在是鼓角燈前老淚多。”
《三垂崗》一詩為清朝詩人嚴遂成所作。嚴遂成雖然在清朝的詩人中名氣不是很大,但他的詠史詩卻寫得很好,“長於詠古,人以詩史目之”,“格高調響,逼近唐音”。在這首七律中,寥寥數語不僅道盡了後人對前朝歷史人物和古戰場的憑弔和滄桑感,更勾勒出李克用父子氣蓋萬夫的英雄風貌,氣勢宏闊。
一代偉人毛澤東所矚目的“李克用父子”,就是五代時期後唐開國之君李存勗和他的父親李克用。在群雄逐鹿的末世,李克用父子確實上演了一場威武雄壯的大戲。而之所以選擇將李克用單獨成篇,是因為李克用始終奉唐為正朔,即便朱溫篡唐建立後梁,李克用拒不承認,仍襲用唐“天祐”年號。李存勗後來稱帝,深知父親的心意,於是仍然以唐為國號,史稱後唐。
李克用最早的崛起,是因為鎮壓龐勳領導桂林戍卒起義,當年他還只有十五歲。他正式登上大唐的政治舞臺,為朝野所矚目,則是因為雲州事變。
唐僖宗乾符五年(878年),代北發生饑荒,雲州(今山西大同)防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