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使們與張義潮等沙州軍民道別後,英勇地踏上了艱難行程。他們非常清楚,他們中只有很小一部分人才有機會到達目的地,而絕大部分人將付出生命的代價,但仍然義無反顧,沒有一個人回頭。
信使中不少人是僧侶,其中就有敦煌高僧悟真。這主要是考慮到佛教在西域具有強大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勢力,由僧侶來送信,更利於掩護。
這十隊信使無一例外地進入了茫茫大漠,奔向不同的方向,各自面臨九死一生的考驗。這是一群捨生忘死的英雄們,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都沒有留下名字。其中的九隊,要麼死在了吐蕃軍的追擊下,要麼迷失了方向,被埋在了無情冷酷的大漠中。只有向東北方向進發的那支隊伍,由敦煌高僧悟真率領,歷經千辛萬苦後,終於到達了唐軍要塞天德城(今內蒙古烏拉特前旗)。天德軍防禦使李丕驚訝感動於這群近乎從天而降的使者,立即以最大的熱情護送他們前往長安。在李丕的協助下,悟真等人於大中四年(850年)正月抵達了長安。這時候,離張義潮在沙州起事已經整整過去了兩年。
這支滿身塵土的信使隊伍感動了所有的長安人,長安官民爭相湧上大街,用真誠的歡呼來迎接這些來自遠方的英雄。
自建中二年(781年)唐朝完全失去河西之後,河西走廊就成了帝國心中的隱痛。誰也想不到,在萬里之外的西域,悄然出了一個叫張義潮的英雄人物,平息了烽火,圓了唐朝廷可望不可及的夢想,這是何等的驚喜!唐宣宗聽到這一喜訊後,竟情不自禁地欣然讚歎道:“�